四季度以來,博望區多個新項目相繼投產。機器轉動,訂單絡繹不絕,呈現出你追我趕拼經濟、全力沖刺贏收官的場景。翻開新項目生產成績單,不乏跑出“投產即入規”“加速度”的“黑馬”,為博望高質量發展再添強勁動能。
左邊的車間,6個大型壓鑄島正火力全開,趕制各種規格的壓鑄件;右邊的車間,5條機械加工生產線,正按客戶要求趕制20多個項目的訂單……兩個大型生產車間投產時間不長,安徽美利信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忙碌程度卻一點也不含糊。
安徽美利信是重慶美利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全資子公司,主要從事新能源汽車結構件及5G基站結構件的研發、生產和銷售,項目總投資30億元,分三期建設,目前一期于10月初投產。
“從注冊到投產,進展非常順利。”12月4日,安徽美利信總經理佘濤掰著指頭數道,“3月份簽約,簽約后59個工作日開工,開工后6個月封頂,10個月產品下線。瑞典客戶來考察后,都連連感嘆‘不可思議’。”
建設規模不小,但從開工到投產僅16個月,且投產即“入規”。佘濤坦言,沒有博望區政府部門的支持,不可能有這樣的速度。施工前,安徽美利信所在區域是一片荒地,沒有一條像樣的市政道路。博望區相關部門在廠房施工進入尾聲時,立即啟動道路修建工作,僅用兩個月,就在公司南邊大門前,修了一條寬闊的瀝青路。
還有一件事讓佘濤印象深刻,今年7月份設備進場時,一臺重達200噸的超大型行車在路口轉彎時遇到了難題。“設備太大,路邊種著樹,車子無法轉過來。”佘濤說,要想順利通過路口,只能將樹挖掉。于是,他們向博望區反映了此事。沒想到,當天,區城管部門就將阻礙設備運輸的幾棵行道樹挖了,設備順利進場,確保了項目盡快投產。
“目前,新設備仍在陸續進場,產能正在逐步提升,各車間日夜趕工以滿足客戶訂單交付。”佘濤說道。
在博望區博新高科產業園A區,新投產的馬鞍山上電電氣有限公司,也體驗了一把“投產即入規”的博望速度。
該公司專業生產變壓器電磁線,于今年10月份投產運營。公司總經理江東航是博望人,以前一直在南京創業,2020年懷著回報家鄉的熱忱回到博望創辦企業。歷經三年的發展,原有產能難以滿足日益增長的市場需求,企業擴張迫在眉睫。
2023年,江東航向博望高新區表達了找廠房擴大生產規模的訴求。高新區迅速響應,最終在博新高科產業園A區找到了面積為5800平方米的廠房。江東航實地考察后非常滿意。“新廠房面積比老廠房大了2600平方米,產能擴大了3.2倍。”江東航說,10月份投產,產值同比增長40%,實現了“投產即入規”。
營商環境是項目投產即“入規”的土壤。今年以來,博望區縱深推進“企聲響應”專項行動,推行企業訴求“掛號制”,持續做好12345“營商環境監督分線”、省為企服務平臺、來信來訪等企業反映問題的收集交辦督辦工作,定期銷號、動態清零。前10月,線上線下累計收辦各類涉企問題493個,已辦結493個,辦結率100%。
同時,博望區聚焦經營主體高頻反映的不滿意較為集中及其他難點堵點問題,及時總結經驗、固化做法,推動從有效解決“一個問題”向系統解決“一類問題”轉變,連續三個季度第三方調查經營主體滿意度高于99%。
“近悅遠來”的營商環境,讓企業家安心舒心,也讓博望工業經濟持續升溫。今年前10月,博望區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速13.6%,居全省45個區第2位,居全市9個載體第1位;博望區也成功入選2023年度全省制造業發展綜合10強區。
文圖/記者 王永霞 通訊員 卞恒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