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正值河蟹“春放春管”黃金時段,當涂縣塘南鎮大高村蟹樂府水產養殖家庭農場呈現出一片繁忙景象,員工們精選水產基地繁育的蟹苗,投放在生態養殖池中。眼前的扣蟹個頭看上去比一元硬幣稍大,經過清洗消毒后,工人們參照完整度、規格大小、公母等進行挑選區分,隨后成袋的扣蟹被搬運至蟹塘進行有序投放。一只只活力十足的蟹苗“躍”入水中,開啟了生態螃蟹的“使命之旅”。
“近年來,我們鎮扎實推進河蟹種業質量提升,全鎮現已建立蟹種培育池5000多畝,年產規格蟹種超1億只。”塘南鎮水產技術推廣站站長楊勇告訴記者,大水面每畝投放600-800只蟹苗,精養塘每畝投放1000-1200只蟹苗,預計本月中旬完成全鎮6.5萬畝蟹塘蟹苗的投放工作。今年將全面實行生態健康養殖模式,集成應用養殖尾水治理模式,實施水產養殖用藥減量等,通過提高河蟹“含綠量”來提高產業“含金量”。
從大養蟹到養大蟹,再從養大蟹到養“生態蟹”,當涂河蟹產業不斷升級。2023年,該縣獲批國家級水產健康養殖和生態養殖示范區,成為全省首批以縣級人民政府為主體的國家級水產健康養殖和生態養殖示范區之一。
塘南鎮是當涂生態養蟹第一鎮,水產養殖面積達8萬畝,其中河蟹養殖面積約6.5萬畝,全鎮現有近3000戶養殖戶,通過水產技術專家和廣大養殖戶反復實踐,總結出以“種草、投螺、調水、合理放養密度、多品種配養”為核心的塘南河蟹養殖模式。
好水養好蟹,為倒逼養殖戶保證水質,全鎮實施保證金制度的水面突破14000畝,占經營性水面總面積的80%以上,優良的水域環境為“生態蟹”打造出了天然“溫床”。2023年,塘南鎮河蟹總產量達4000噸,總產值達4.8億元。
春投一簍苗,秋收萬斤蟹。作為中國生態養蟹第一縣,當涂縣河蟹養殖面積達26萬畝,2023年,全縣河蟹年產量突破1.7萬噸,產值突破17億元。連日來,該縣各級水產技術推廣員深入水邊塘頭,積極推廣水產綠色健康養殖技術。
據當涂縣水產技術推廣站負責人劉小達介紹,根據農業農村部“關于推進水產綠色健康養殖技術推廣‘五大行動’”的部署和省、市有關文件精神,當涂縣積極部署落實行動方案,2024年水產技術推廣工作繼續圍繞“五大行動”展開:加快推廣生態健康養殖模式;集成應用養殖尾水治理模式;深入實施水產養殖用藥減量,抓好疫病防控服務、規范用藥指導、投入品使用指導;加快推進配合飼料替代幼雜魚,加強新型飼料如發酵技術的應用與示范;扎實推進水產種業質量提升。
劉小達表示,今年通過健全各項管理制度、落實支持政策、注重宣傳引導、加強水產技術推廣體系建設等各項工作措施的落實,圍繞“五大行動”繼續加大對新型科技產品的推廣與示范力度,擴大示范應用范圍,全縣水產養殖環境將得到進一步改善,水產品品質將得到進一步提升,實現經濟和社會效益雙豐收,助力推進鄉村振興。
記者 吳黎明 通訊員 廖志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