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我在忙著準備端午節的一些食材。你看,我準備了幾把粽葉包粽子,自己也腌制了咸鴨蛋,準備在端午節期間吃。”6月18日,在含山縣清溪鎮清溪社區,王斯珍老人正在為即將到來的端午節忙碌著。
王斯珍老人告訴記者,現在的人們都比較忙,生活條件也好了,沒有過去那么講究了。在過去,端午節當天,含山人對飲食是非常注重的。端午節早上吃粽子(粽子餡有紅棗、臘肉等)、綠豆糕、蜜松糕、煮香蛋(或者白煮雞蛋)、咸鴨蛋。
王斯珍老人說,腌咸鴨蛋先要準備上好的黃泥,然后把一個一個的鴨蛋滾上黃泥,再滾上粗鹽后放置在壇子里,一個多月才能入味。過去端午節早上,大人就給小孩子們戴紅香囊,一周歲寶寶穿虎頭鞋,掛長命鎖。中午吃紅燒小公雞、紅燒肉、紅燒魚、大蒜黃鱔、蝦子以及馬齒莧、莧菜、四季豆、西紅柿等上市菜,飯前制作雄黃酒、雄黃肉。當天,人們還得在正午時分將艾草割下懸于門頭和門旁。大人用艾草蘸雄黃酒拍在孩子們的頭上、身體上,并給孩子們掛“端午錦”驅穢避邪。家中還要掛鐘馗畫像于堂上。
“我家的孩子都學會了包粽子。這些畢竟是傳統的習俗,要傳承下去。”王斯珍老人說,端午節當天,含山本地還有一些習俗,就是女兒女婿要回娘家拜節。目前,含山人吃綠豆糕、粽子、咸鴨蛋以及割菖蒲、艾草的習俗還一直延續著。
俗話說:“吃了端午粽,才把棉衣送。”端午節正逢氣候轉暖,人們紛紛“脫單”。端午節也是杏子黃和桑葚熟的時節,所以在民間還有“吃了端午杏,一年不生病;吃了端午桑,一年不生瘡”的諺語。
(記者 蘇自山 通訊員 刁節娜)
[編輯:
崔安坤 審核:王小明 戎小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