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個能人帶一鄉,萬噸蔬菜過大江。”一段傳奇故事,成就了和縣“中國蔬菜之鄉”的金字招牌。如今,和縣也有這樣一位優秀的女性,她不僅是一名創業致富能手,還是一位勤勞善良的致富帶頭人。她就是安徽皖東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和縣綠源蔬菜種植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王繼紅。她先后獲得馬鞍山好人、安徽省三八紅旗手、改革開放40年馬鞍山杰出女性風云人物、安徽省最美巾幗脫貧攻堅人、全國巾幗建功標兵、安徽省勞動模范等眾多榮譽。
初冬時節,在王繼紅的蔬菜大棚里,工人們正忙著育苗。辣椒苗、茄果類蔬菜苗、瓜類嫁接苗等,訂單已經排滿,主要來自本地農戶和周邊城市。
“目前主要是進行育苗,為農戶來年春季定植提供保障。”王繼紅說,公司建有現代化全自動控溫玻璃溫室5萬多平方米、全自動播種流水線、水肥一體化灌溉系統、自動噴淋系統等現代化設施。自有蔬菜種植標準園3500畝,并長年為農戶提供各類優質蔬菜種苗,種苗輻射帶動農戶5000多戶。
沒有人能隨隨便便成功。一路走來,王繼紅可謂是歷經艱辛,最終苦盡甘來。
1987年,高中畢業的王繼紅來到上海打工。她上進心強、勤學肯干,很快躋身于企業管理層。但在王繼紅看來,打工不是長久之計。2005年,王繼紅回到家鄉辦起了服裝公司,受到2009年金融危機影響,加上家中發生了不幸,沉寂3年后,她選擇了勇敢面對現實,堅強地從痛苦中走了出來,開始了她的第二次創業。
經過多方考察調研,王繼紅選擇了本地的傳統產業——蔬菜種植。她先后流轉了3500畝土地,成立了和縣綠源蔬菜種植有限公司和利民蔬菜種植專業合作社,采取“公司+農戶+合作社+市場”的發展模式,建起了4個標準化蔬菜園區,聘請農業專家指導,實行機械化種植,并將“農業物聯網”“水肥一體化”等現代化技術運用到蔬菜種植中。隨著蔬菜園區的發展壯大,連鎖帶動了周邊運輸、餐飲、包裝、紙箱等行業的發展。
天有不測風云,人有旦夕禍福。2015年的一場暴雨把將要收獲的蔬菜全淹沒在水中。她沒有泄氣,把水排干,再種。沒想到,第二年又遭到龍卷風的襲擊,大棚毀于一旦。2017年,丈夫和她又雙雙不幸患病,同時到上海做手術。等到她返回家鄉時,已是深冬,一場大雪把菜棚全部壓塌。
從哪里跌倒就從哪里爬起來。在黨和政府的關懷下,在親人的幫助下,經過多方籌資,王繼紅重新搭建大棚,補種蔬菜,積極開展生產自救,蔬菜園區很快又恢復了往日的生機。之后,王繼紅發起成立了具有聯合體性質的銷售企業——和縣五聯蔬菜種植銷售有限責任公司,并在南京、武漢、南昌等地開辟了市場。2017年,王繼紅又瞄準了行情更好的工廠化育苗市場,經過一年的努力,占地200畝、投資4000萬元的皖東蔬菜工廠化育苗中心如期建成,并于2018年6月中旬順利投產。
以先富帶動后富,大家富了才是富。2016年,王繼紅積極響應脫貧攻堅號召,在和縣3個鎮13個村(包括3個貧困村),帶動1296戶貧困戶參與“金菜地”產業脫貧,貧困戶每年戶均增收5000多元,實現了貧困戶長期穩定脫貧。不僅如此,她還在扶貧中一直堅持“扶志、扶技”,在她的幫襯下,周邊400多戶跟著她學種蔬菜,走上富裕之路。
“有好種子才有好苗子,有好苗子才有好收成。”王繼紅說,目前,公司正積極與安徽省農科院、南京農業大學等科研院所開展產學研合作,開展三新(新技術、新品種、新設備)的試驗示范推廣,大大降低了農戶種植風險,保障其增收致富,為鄉村振興助力。
記者 黃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