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推進制造業數字化智能化轉型發展,可有效提升企業發展質效,有力促進工業投資,助力制造業倍增高質量發展。
近年來,我市搶抓歷史機遇、統籌當前長遠,“數”“智”賦能傳統產業,扎實推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以培育優勢主導產業、打造特色產業集群為突破口,著力加快打造“1+3+N”產業集群,奮力闖出了資源型城市轉型高質量發展新路徑。
惟新者進,惟變者強,惟智者勝。
提起馬鞍山的制造業,那“鋼花四濺”“鐵水激蕩”的場景曾深入人心;如今,馬鞍山制造業的數字化智能化轉型發展,也自然繞不開寶武馬鋼。
走進寶武馬鋼交材智控中心,技術人員全神貫注地盯著巨大的監控屏幕,不時用對講機傳達各項指令。監控屏幕上,各項數據、生產工藝流程、廠房內設備運行狀態一目了然。“點擊屏幕上的車輪,可直接看到車輪的所有質量信息,還能對車輪的質量信息進行追溯。”智控中心管控員陳磊熟練地操作著系統,“現在大屏上顯示的是車輪生產線的數字孿生系統,通過單件跟蹤和數據采集,將車輪的制造信息和質量信息搜集到車輪的ID號中進行歸檔,同時與工藝設定參數進行比對,出現異常,系統會立即自動報警,以前需要一個班組來完成的工作,現在我們兩個人就可管控了。”
“數”“智”賦能,為寶武馬鋼交材車輪生產線帶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無論是產品質量還是工序能耗,都不可同日而語——訂單兌現率提高30%、軋制合格率超過99.8%、軋制能耗較往年下降14%、人均產值大幅提升……
放眼整個廠區,從鐵水進廠到鋼坯出庫,寶武馬鋼首創煉鋼全工序遠程操控。依托寶武工業互聯網,從煉鋼智控中心延伸出去的10萬個實時數據點,整合質量、能耗、設備、操作等關聯數據,信息動態貫穿始終,為遠程扒渣、自動出鋼、智慧看板、鋼軋一體化智能板坯庫等40余項關鍵技術搭建起數字化平臺,一鍵煉鋼率90%以上,出鋼效率全行業領先……一批批新技術、新產品在寶武馬鋼誕生,寶武馬鋼也逐漸從“制造”向“智造”轉型。
從無人礦車駛入百年礦山,到被譽為“最強大腦”的馬鋼智園拔地而起,再到機器人“寶羅”上崗“就業”,寶武馬鋼以信息化系統功能拓展和數據挖掘應用為抓手,以“智造”引領提升發展質效深刻變革,正加速從“經驗生產”邁向“智慧生產”,煥發出澎湃新活力。
萬山磅礴有主峰。近年來,我市積極推廣寶武馬鋼經驗,聚力構建一流的“智造”生態體系,以“智造”為支點撬動“存量”轉型,努力把“智造”的“盆景”連成“風景”。
當我們熟悉的米飯、面條等傳統主食,應用上3D打印、分子料理等前沿技術,會擦出怎樣的火花?
9月16日上午,位于馬鞍山經開區的弗德萊博(杭州)科技有限公司3D打印健康食品生產基地項目正式投產。伴隨著智能化生產線啟動運轉,一份份3D打印健康食品從生產線上魚貫而出。
“我們公司專注于將高通量3D打印技術應用于食品加工行業,創造出傳統加工設備無法實現的超級加工食品——一種能將蛋白質食材做出碳水主食口感的全新食品形態,這與傳統食品生產工藝完全不同。”弗德萊博(杭州)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總經理朱沛然表示,自己就是土生土長的馬鞍山人,近些年見證了家鄉的發展,看著這片土地逐漸成為智能制造、產業發展的沃土,自己對企業的發展和城市的未來充滿信心。
弗德萊博是我市制造業加速數字化智能化發展的一個縮影。截至目前,我市完成全市規上工業企業線上智能化診斷,在全省率先開展智能制造標桿示范企業認定,全市規上工業企業智能制造平均成熟度已達規范級,引導企業智能化改造,共建成省級智能工廠15家、省級數字化車間61家。
蜂巢能源兼并收購基本停產的新能源電池企業,在250畝地上重新轉型高質量發展;漢馬科技躋身中國汽車(商用車)企業創新榜十強;徽柴集團非道路用柴油機市場占有率國內同行業第一;安徽金星鈦白(集團)有限公司成為國內最大的高檔金紅石鈦白粉生產基地,在全球100多家鈦白粉企業中排名第六,成為行業領軍企業……
“智”潮奔涌,“新”風蔚然,放眼一江兩岸,越來越多的企業積極實施數字化智能化改造、擴能增產、提檔升級,為制造業提質擴量增效提供了有力支撐,匯聚起推動全市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強大動能。
記者 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