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安徽省發改委公布2022年度省工程研究中心批復、認定結果。我市新增5家省工程研究中心,同時2家省工程研究中心通過驗收,予以正式認定。截至目前,我市已擁有發改系統的省級以上創新平臺37家,其中國家級14家。
據悉,此次獲得批準的5家省工程研究中心分別是依托安徽科達機電股份有限公司組建的安徽省綠色墻材智能裝備工程研究中心,依托安徽馬鋼重型機械制造有限公司組建的安徽省冶金裝備制造與服務工程研究中心,依托同興環??萍脊煞萦邢薰窘M建的安徽省低溫脫硝工程研究中心,依托安徽工業大學組建的安徽省冶金固廢綠色建造工程研究中心,依托飛馬智科信息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組建的安徽省冶金工業軟件技術工程研究中心。通過驗收的是依托安徽工業大學組建的安徽省工業互聯網智能應用與安全工程研究中心,依托安徽科達新材料有限公司組建的安徽省高性能新能源電池負極材料工程研究中心。
市發改委相關部門負責人介紹,我市發改系統創新平臺呈現行業類型集聚和研發人員集聚兩大特點。為突破傳統產業限制,助力新興產業發展,我市37家發改系統創新平臺圍繞著戰略性新興產業和傳統產業升級改造等行業類型開展前沿性技術研究,主要集中于新材料、節能環保、高端裝備制造、新能源汽車、生命健康、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領域。同時,創新平臺為科研工作的順利進行提供了較為全面的要素保障,吸引各類研發人員進行產品研發和成果轉化。
這些發改創新平臺取得創新成果碩果盈枝。由馬鋼控股牽頭成立“軌道交通關鍵零部件先進制造技術”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和安徽省軌道交通輪軸工程研究中心。今年3月,馬鋼交材完成首批次2列車輛120件復興號高鐵車輪訂單,國產高速車輪商業化批量運用取得實質進展。此外,電池負極材料取得新突破。安徽省高性能新能源電池負極材料工程研究中心自主研發的多款硅基、碳基、鈦酸鋰負極材料技術指標均達到國內領先水平。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來,我市聚焦關鍵基礎材料和先進基礎工藝,已形成“5個國家工程研究中心—9個國家企業技術中心—1個省產業創新中心—4個省工程實驗室—18個省工程研究中心”的創新平臺。馬鋼礦業圍繞礦山廢石、尾礦等固廢資源綜合利用,獲批國家企業技術中心;中鋼天源圍繞磁性材料產業鏈、創新鏈、資金鏈和政策鏈深度融合,獲批省產業創新中心。
(記者 鄔剛 通訊員 童清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