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酥糖采用古法制作,入口唇齒留香,各位寶寶一定不要錯過……”“雙11”臨近,10月28日中午,面對直播鏡頭,“安徽老字號”林春和市級非遺傳承人陶賢霞,一邊將品牌背后深厚的文化內涵娓娓道來,一邊熟練地為自家產品帶貨,引得“吃貨們”“買買買不停”。
穿堂而過的悠揚叫賣聲,變成了直播間里專業的講解,正是“林春和”積極擁抱數字經濟,加速上演“變新記”的生動縮影。
位于博望區博望鎮老街上的“林春和”,距今已有179年的歷史。在琳瑯滿目的產品序列中,尤以酥糖和香菜最為出名。
“小小一塊酥糖,從選料到成品,要經歷30多道工序,至少需要20多天才能完成。”陶賢霞說,酥糖制作完全遵循古法,技藝也都是“口口相傳”。以香菜為代表的醬菜,也全都是手工制作,而且絕不添加任何色素和防腐劑。“你看我們的包裝,都鮮明標有‘短保’二字,就是保持自然本真的味道。”
從歷史中走來的“林春和”,并沒有死守“酒香不怕巷子深”。數字經濟時代,這家老店順應消費新趨勢,在加“數”轉型中跟時代接軌、與需求合拍。
2018年,陶賢霞開始嘗試上網開辟電商平臺,并利用閑暇時間自學直播課程,在新零售時代逐漸探索出了一條“傳統技藝+定制+電商+直播”的營銷模式。
“傳統手藝人去觸‘網’轉型,并非易事,也走過不少彎路。正是靠著文化傳承的情懷,一步步走到今天。”拿出手機,陶賢霞向記者展示著自己的轉型“成果”:抖音直播間粉絲將近兩萬,微信好友6000多人,微信小程序、淘寶、京東上都有網店。在最有說服力的銷售數據上,如今“林春和”線上銷售額占比已超40%。
“在轉型過程中,各級政府部門也給予了大力支持,目前省級非遺正在評審中。”陶賢霞說,特別是在幫助“老字號”搶抓數字時代新機遇方面,政府積極“牽線搭橋”,“比如今年元旦,我們參加了馬鞍山好物專場直播,和薇婭團隊的主播聯合直播推廣,一場下來銷售十分可觀。”
根據外賣平臺統計數據和粉絲反饋,對產品配料進行微調,并積極開發花生味月餅、燕麥酥等新品;試水“產品定制”,滿足多樣化、差別化消費需求……在創新中傳承,“林春和”積極求變、一直在變。
令陶賢霞頗感欣慰的是,自己的一雙兒女不僅對制作傳統糕點很感興趣,“開網店、做直播,他們還會經常出些新點子。”
“老字號不能只理解它的‘老’,一定要關注它的‘新’。一直保持‘新’,才能變得‘老’。”陶賢霞說,她將在堅守匠心的基礎上持續創新,打造更多純天然、高品質的健康美食,不負傳承,不負夢想。
鑄“力”行動·融媒體大練兵活動第二采訪組
記者 劉挺 謝福星
見習記者 高瑩 朱小曼 通訊員 聶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