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0日,馬鞍山海關公布了一季度全市進出口數據。一季度,馬鞍山進出口總值116.8億元,位居全省第四,較上年同期(下同)增長89.3%,進出口增速較全省平均快52.6個百分點。其中,出口49.9億元,增長68%;進口66.9億元,增長109%。
民營企業進出口占據“半壁江山”
“一季度出口額1053.5萬元,西班牙、加拿大、印度都有我們的合作伙伴。”4月21日,馬鞍山經緯新能源傳動設備有限公司一批回轉驅動產品正在裝車,即將發往西班牙,外貿經理黃傳平說,自從去年開始打開國際市場,公司國外訂單不斷,全球排名前十的太陽能光伏企業索泰克、PVhardware都是公司客戶。
在馬鞍山,走出去,拿海外大單的民營企業還有很多。4月20日,安徽華星化工有限公司生產的94噸化工產品發往印度尼西亞、泰國和印度。據介紹,一季度,華星化工出口額1.7億元,穩居我市民營企業出口額榜首。
“我們一直注重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并行發展,所有種類產品都在出口,已出口全球40多個國家和地區。”華星化工銷售總監王旭告訴記者。
海關統計數據顯示,一季度,民營企業是進出口“主力”,進出口57.6億元,同比增長175.8%,占比49.3%,同比增長15.4%。外資企業進出口46億元,增長31.8%。國有企業進出口13.2億元,增長124.2%。
“一季度,民營企業乃至全市外貿快速增長,最根本原因是國際國內需求回暖和外貿企業競爭力增強。”馬鞍山海關綜合業務一科二級主辦歐瑤說,穩外貿政策效應持續釋放,外貿企業的創新活力增強,再加上從中央到地方出臺一系列幫扶企業措施,例如我市持續開展的“四送一服”專項行動、馬鞍山海關為進出口企業提供的“7*24”小時預約通關服務等,都在一定程度上支撐了外貿穩增長。
新興產品出口方興未艾
“我們公司出口香港的產品主要是發光二極管。”馬鞍山三投光電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張文具介紹道。三投光電科技有限公司專業從事LED封裝器件與LED應用產品研發和生產銷售,技術團隊成熟,擁有先進的全自動封裝線,一季度,公司出口額300多萬元。
從原先的鋼材、鐵礦砂到集成電路、液晶顯示板,我市進出口產品科技含量越來越高。海關數據分析顯示,鋼材、鐵礦砂等傳統商品保持增長,集成電路等新興產品快速增長。一季度,出口鋼材7.4億元,增長21.3%;出口集成電路4.7億元,幾乎全部為新增出口,出口液晶顯示板2.3億元,全部為新增出口。同期,進口鐵礦砂39.4億元,增長85.3%;進口集成電路和二極管及類似半導體器件分別為15.3億元和1.5億元,分別激增4981.4%和2991.1%。
“這說明我市外貿結構進一步優化。”歐瑤說,一季度,除了鋼材、鐵礦砂等傳統進出口商品保持增長外,集成電路等高新技術商品進出口增加,使得我市進出口商品更豐富,也表明我市企業在打造外貿競爭新優勢上下了很大功夫,成效漸顯,優勢產品越來越多。
海關數據還顯示,一季度,綜合保稅區進出口40.6億元,增長785.1%,占全市進出口總值的34.8%,占比提升27.3個百分點。從貿易形式來看,一季度雖以一般貿易進出口為主,但加工貿易增長明顯。數據顯示,一般貿易進出口79.4億元,增長33%;加工貿易進出口27.1億元,激增2245.1%。
今年一季度,馬鞍山港口集團累計完成港口吞吐量642.55萬噸,占年度計劃27%;收入同比增長2.1%,利潤同比上漲62.5%,均超時序進度,實現首季“開門紅”。見習記者 胡越 通訊員 靳恒 攝
此外,從進出口市場分布來看,一季度,馬鞍山與主要貿易伙伴進出口保持增長趨勢。如馬鞍山對東盟進出口14.1億元,增長120.1%;對澳大利亞和巴西進出口30.1億元和9億元,分別增長53.6和15.1%;對歐盟進出口6.5億元,增長38.7%;對日本和韓國進出口3.6億元和6.7億元,分別增長47.7%和404.1%,對美國進出口3.1億元,下降20.6%。此外,我市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進出口繼續保持快速增長,進出口總值23.4億元,增長68%,其中對新加坡、越南和馬來西亞進出口4.2億元、2.8億元和2.8億元,分別劇增451.9%、214.7%和366.8%。
記者 王永霞 通訊員 劉夢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