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外,機房頂部一個花灑般的空氣采樣嘴,直接進行氣體采集;室內,采樣后的流動空氣進入系統,經過一系列的處理分析,得出實時監測數據……今年2月,我市建成首座揮發性有機物VOCs自動監測站,填補了全市環境空氣中揮發性有機物自動監測的空白。
“高標準和精細化是該VOCs自動監測站的顯著特點,其監測能力達到全省一流。”市生態環境監測中心負責人李平介紹,除了VOCs自動監測,我市還加配了非甲烷總烴(NMHC)自動監測和PM1自動監測。“所有監測數據實時接入全市生態環境數據大平臺,將為全市大氣臭氧污染防治和環境空氣質量改善提供及時、可靠的技術支撐。”
首座揮發性有機物VOCs自動監測站的建成只是我市不斷提升自動監測水平的一個縮影。
近年來,我市堅決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扎實完成環境空氣、水環境、聲環境、污染源、農村環境質量監測等各類環境質量監測,通過構建生態監測的“四梁八柱”,不斷提升自身的監測能力,賦能“智慧管理”,為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三大污染防治攻堅戰提供強有力的技術保障。
大氣網格化監測平臺“登上擂臺”、在線監測無人機“前來助陣”、空氣自動監測站“揚帆給力”,雷達探測裝上“千里眼”、車載走航加了“順風耳”……監測水平,日新月異,科技先行,精準治污。多種“黑科技”神器織密全天候的大氣污染防治網,為精準治污保駕護航。
逐夢藍天白云,守護一江碧水。
一直以來,我市不斷加大科技投入,自動設施建設始終走在全省前列。在水質監測方面,全市已建設完成7座國控斷面水質自動監測站,10座省控斷面水質自動監測站,11座入河排污口水質自動監測微型站。今年還將新建15座長江入河排污口微型水站。
“今天是我們新采購的水質監測采樣無人船和無人采樣飛機首次投入使用,有了這兩個好幫手,馬鞍山水質采樣技術將如虎添翼。”今年2月,在新監測神器首次試水試飛時,市生態環境監測中心站主任查明虎激動地介紹,與人工采樣相比,水質監測采樣無人船和無人機不僅可深入工作人員無法到達的區域,還能夠定點、定時、定量采集水樣,大幅提高工作效率。
截至2020年底,我市共建有5座國控空氣自動站、7座省控空氣自動站、18個小型空氣站、150個微型空氣站、29座水質自動站、1座輻射自動站、1座VOCs自動監測站和10座功能區噪聲自動站,全面覆蓋水、氣、聲、輻射等多項監測要素。
除了硬武器,還需軟實力。
為進一步提升對突發應急事件的處置能力,我市先后組織開展多場突發環境事件應急演練,不斷增內功、強本領,提升監測隊伍的應急能力。在蕪馬高速化學品槽罐車追尾等突發事件中,及時妥善地開展了應急處置,彰顯了生態環境監測的過硬本領。
厚植底色,逐綠前行,馳而不息,久久為功。
下一步,我市還將持續推進信息化建設,加快推進智慧環保發展,構建“八網絡、四中心、兩平臺、一張圖”的現代環境治理體系。
記者 任德玲 通訊員 徐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