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日下午,上海、江蘇、浙江、安徽三省一市人大常委會在上海召開新聞發布會,由四地人大共同商定、協同出臺的《關于促進和保障長江流域禁捕工作若干問題的決定》統一于4月1日起正式實施?!稕Q定》的出臺與實施,是長三角區域立法協同的一次成功實踐,也是對剛剛施行的長江保護法貫徹實施的積極響應,為長三角區域長江流域禁捕工作提供了法規制度方案。
突破省域界限推進禁捕工作
2020年12月24日至25日,長江“十年禁漁”長三角地區三省一市人大聯動監督、協同立法座談會在上海召開,滬蘇浙皖三省一市人大共同商定,由上海市人大常委會牽頭,采用法規性決定的方式推動長三角地區長江流域禁捕。
因此,三省一市出臺的《決定》,在文本上總體是一致的,特別是在關鍵條款上是完全一致的,提出“把長江禁捕工作作為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的重大任務”,要求將禁捕工作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定期聽取禁捕工作情況匯報,研究解決重點難點問題,并將禁捕工作情況納入目標管理績效考核。
針對長江流域禁捕工作情況復雜、涉及面廣、職責交叉的特點,《決定》對非法捕撈、“三無”船舶、攜帶禁用漁具,以及收購、運輸、銷售非法漁獲物等違法行為,明確了相關部門的查處職責,保證有效發現查處違法行為。
“由于長江的流域性特點和魚類生長的流動性特點,要求禁捕工作必須突破省域界限,在各個環節實現協同一體推進。”上海市人大常委會法工委主任丁偉介紹,《決定》明確,建立健全三省一市協同的非法捕撈閉環監管長效機制,探索建設覆蓋三省一市的船舶登記信息共享平臺、漁船動態監管平臺、水產品市場流通追溯監管平臺和執法信息互通共享平臺,共同打擊破壞禁捕工作的違法犯罪行為。
確保法規立得住行得通能管用
在強調協同一致的基礎上,各地根據本地實際情況,對《決定》有關條款作了相應調整,使其更具針對性和可操作性。
除各省市長江干流外,三省一市分別將其境內長江重要支流納入禁捕區。安徽省禁捕區域為水生生物保護區,長江干流安徽段,華陽河、水陽江、皖河、青弋江、漳河、滁河干流和菜子湖、巢湖水域,以及國家和本省確定的其他水域。上海市禁捕范圍涉及浦東新區、崇明區、寶山區、奉賢區、金山區。江蘇省禁捕區域明確為長江干流江蘇段,以及滁河、水陽江、秦淮河和石臼湖等水域。浙江省禁捕區域包含省內管轄的長江口禁捕管理區海域,以及浙江省境內的太浦河及其附屬湖泊和管轄的太湖沿岸水域。
關于禁捕區垂釣問題,四地人大《決定》也分別作了回應。上海市對于垂釣行為,考慮現實情況,不搞“一刀切”,授權市農業農村部門制定管理制度,加強禁捕區域垂釣管理。而根據《安徽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漁業法〉辦法》等相關要求,安徽《決定》第五條第一項規定:“非法捕撈、利用或者變相利用垂釣進行捕撈的;在禁捕區域、禁捕期限內垂釣的,由農業農村部門依法查處”。
就數字化、信息化技術在禁捕領域的運用,三省一市也根據各自特點作出規定。比如安徽省提出,發揮皖事通辦平臺、網格化管理等優勢,加快實現各部門信息數據共享,加強執法力量和裝備設施資源整合,探索推進水陸聯動和多部門聯合執法、聯動執法、協同執法。
作為數字產業大省,浙江數字化、信息化技術應用廣泛,浙江《決定》明確提出,要推進漁業執法領域數字化改革,加快漁船精密智控等數字化應用體系建設,建立健全非法捕撈等違法行為的及時發現、響應和處置機制。
多舉措保障《決定》有效實施
徒法不足以自行。發布會上,三省一市對《決定》的實施工作分別作了介紹。安徽省人大常委會法工委副主任曹林生介紹,安徽省各級人大及其常委會將把《決定》的落實和執行作為法律監督重點,適時開展執法檢查,運用多種監督方式,推動政府及其部門認真做好相關工作,保障《決定》的有效實施。
此外,安徽省農業農村廳將聯合公安機關持續開展打擊非法捕撈專項整治行動,聚焦重點水域和時段,依法嚴厲打擊查處“電毒炸”“絕戶網”等非法捕撈和經營利用中華鱘、長江鱘、江豚等國家重點保護水生野生動物行為,深入開展嚴打長江刀鱭非法捕撈專項整治行動。
妥善做好漁民上岸后的轉產安置,也事關長江禁捕退捕的成敗。上海市規定,加強退捕漁民的就業指導和職業技能培訓,優先安排就業困難退捕漁民從事公益性工作,做好漁民退捕后生活困難兜底保障工作。安徽《決定》明確,省人力資源保障部門和相關市縣政府將按照《決定》要求,制訂具體工作方案,對符合就業困難條件的漁民按規定通過公益性崗位進行安置;民政、醫保等部門做好漁民的低保、臨時救助、醫保等工作。
(本網記者 范孝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