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文明行為 做文明市民
——市民談“踐行‘十不’,做文明優雅的馬鞍山人”
“紅燈不能闖、車輛不亂停、說話不喧嘩、排隊不加塞……” 連日來,我市開展了多種形式的宣傳活動,積極倡導市民“踐行‘十不’、做文明優雅的馬鞍山人”,得到了廣大市民的積極響應和廣泛參與。
“做一個文明優雅的馬鞍山人,首先要從自身做起,從細微處做起,只有人人養成文明衛生的好習慣,我們才能建設好文明的馬鞍山。”9月14日上午,和縣歷陽中路經營戶吳濤深有感觸地說。吳濤是一名服裝經營戶,從前,門前車輛怎么停放他從未關心過,認為這不是自己的事,進門的都是客人,自己沒有必要去多管閑事,但是自從和縣將歷陽中路打造成“門前三包”示范街之后,他才真正意識到城市的每一條道路都需要大家去維護,做一個文明城市的維護者,也必將成為文明城市的受益者。為此,吳濤自覺當起店門前車輛規范停放的勸導員,只要發現門前有車輛亂停放的,他都會主動上前勸導,幫助他人規范停車。吳濤表示,作為創建文明示范街的經營戶,他不僅要為我市文明創建做出自己的一份努力,而且還要主動營造“人人文明一小步,城市文明一大步”的良好氛圍,嚴格踐行“十不”行為規范,做到車輛不亂停、說話不喧嘩、排隊不加塞、垃圾不亂丟、寵物不擾民、違建不可搭、廣告不亂貼、樓道不亂堆、聚餐不浪費。
在市志愿服務中心負責人嚴經緯看來,踐行“十不”行為規范,做一個文明優雅的馬鞍山人,首先要從娃娃抓起,要充分發揮“小手拉大手”的作用,在全市中小學廣泛宣傳“十不”行為規范,要求每個學生完成一項特殊的課外作業,就是監督家長認真學習“十不”行為規范,簽署遠離不文明行為的“承諾書”,此舉可幫助部分家長重新審視自己的一些不文明行為,更能讓文明理念根植于孩子們的心中。
“我們要從自身做起,不能讓文明只停留在口頭。”花山區上湖家園小區居民楊本財說,“全國文明城市”的金字招牌讓馬鞍山有了很大的變化,尤其環境更優美了,他覺得很自豪。環境是城市的‘面子’,文明是城市的‘里子’。踐行“十不”行為規范,我覺得每一條都很重要,要多方宣傳,提高在市民中的知曉率,讓所有人參與進來,把城市的‘里子’做得更好。” 楊本財說道。
“個人覺得,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像遛狗不牽繩、飛線充電、隨地吐痰的行為看似小事,但對城市形象、居民安全的影響很大。從小事做起,從踐行‘十不’行為規范開始,將文明滲透到我們日常生活的點點滴滴,才能讓整個城市分享到文明果實。”花山區喬山社區居民王悅正在社區進行見習,她說社區工作人員和志愿者經常開展規整非機動車停放、撿拾垃圾、清理樓道等行動,她一有機會都會積極參與,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踐行文明、宣傳文明,當好文明的先鋒。
“車輛停放不出線,家中、辦公室都要做到垃圾分類不亂丟等,這些都是基本的行為準則,平時不僅自己這樣做,也堅持要求家人一起做到。”雨山區安民街道鵲橋社區副主任魏建民表示,自己和家人在生活工作中一直踐行“十不”行為規范。有著13年基層工作經驗的魏建民坦言,隨著生活水準越來越高,如今小區里養狗的家庭也越來越多了。為此,在上門入戶做文明知識宣傳時,她都會主動提醒大家“遛狗牽繩不擾民”這一內容。此外,社區還走進轄區餐飲企業一對一宣傳“文明用餐不浪費”。“城市是大家共同的家園,文明也要靠大家。”魏建民倡議告別不文明,踐行“十不”,規范日常行為習慣,讓城市更干凈美麗,讓生活更美好!
沈潔是市公安局花山分局的一名民警,今年是她在馬鞍山工作生活的第10年。在她看來,文明,是一座城市幸福的底色。她植根于城市的歷史,立足于城市的當下,彰顯著城市的未來。“來馬10年了,我不僅見證了這座城市的發展,也見證了馬鞍山城市文明程度的提升。”沈潔說,作為一名新馬鞍山人,今后她將在工作生活中帶頭踐行“十不”行為規范,從身邊小事做起,注重行為舉止細節,增強文明意識。在做好踐行者的同時,更要做好宣傳員的角色,督促家人、帶動身邊人自覺遵守“十不”行為規范,為文明、和諧、美麗馬鞍山做出自己應有的貢獻。
“醫院作為社會和城市的窗口,反映著城市的文明水平。作為醫院的護士,更要逐一對照‘十不’行為規范,把醫院這個特殊的服務窗口擦明擦亮,為馬鞍山文明城市增光添彩。”市婦幼保健院護士董紅梅如是說,醫院的每位工作人員都要文明服務,為病人創造一個安全、整潔、優質的就醫環境。“‘十不’行為規范為醫院,也為醫生的文明行為規范做了一個很好的引導,尤其是‘說話不喧嘩,排隊不加塞’。”董紅梅說,醫院要求患者及家屬做到的,醫院職工先做到。以“說話不喧嘩”為例,醫護人員身先士卒,不僅在工作場所“輕聲細語”,還將這種行為制度化、規范化,將“輕聲細語”升級為“文明用語”,讓更多的患者及家屬感受醫院文明服務。
記者 高文亮 劉明培 陳義山 劉小慶 廖嵐鈞 楊正文 季晨辰
通訊員 伍玉琴 徐虹 趙嘯天 篤靚瑤 於曉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