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日上午,來安縣水口鎮扶持村集體經濟產業園的一個車間里,該鎮擁巷村村民楊江琴穿著藍色工作服,聚精會神地打磨著手里的鏡框。
“以前侍弄莊稼,現在擺弄鏡框,不受風吹日曬,收入卻翻了幾番。”楊江琴高興地說。就在說話的時侯,一道打磨工序就在她手里快速地完成了。
“曾在外省打工,收入和現在差不多,但開銷比較大,還顧不了家。”楊江琴告訴記者,她家里“上有老、下有小”,都需要照顧。楊江琴每天上班打磨完20個至30個鏡框,就回家照顧身體不好的公婆和上高中的兒子,月收入5000元左右,“打工、照顧家,兩頭都不誤,多好呢!”
“我們鎮是全縣有名的經濟強鎮,但村集體經濟比較薄弱,好多農民群眾不得不去外地打工,鎮黨委班子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水口鎮黨委委員、組織委員朱傳學坦承,鎮里一直千方百計找路子,把企業引進到村,壯大村集體經濟,讓農民在家門口就業增收。
芝麻落在針眼里,湊巧了。正趕上來安縣實施“黨建引領助振興,村企聯建促脫貧”三年行動,去年,水口鎮黨委決定“建好基地招項目”,招來了楊江琴工作所在的安徽弘美家裝飾品公司和滁州眾城智能裝備公司,并成立了村企聯合黨組織。
“村、企業黨組織負責人都進了聯合黨支部班子,加強了黨建工作,促進了村企雙贏發展。”朱傳學將這種抓黨建促發展生動地形容為,“鎮黨委出題,聯合黨組織編排,疫情防控、鄉村治理、脫貧攻堅為工作舞臺,黨員唱主角,群眾廣泛參與,黨建有聲有色、發展有血有肉”。
黨建強了,基層黨組織的創造力、凝聚力、戰斗力不斷增強,村集體經濟壯了、農民收入增加了,企業贏得了更好發展機遇。
“村企聯建,讓企業有機會參與村里事務,讓企業黨員增強黨性、發揮先鋒模范作用。”安徽弘美家裝飾品公司總經理魯光洋不自覺地從經濟方面算起了“紅利”:黨組織牽線搭橋,幫企業就地解決了招工、綠化、垃圾處理等難題,節省了企業成本,促進了企業生產經營。去年,企業實現產值1600萬元,利稅36萬元;增加了擁巷村村集體收入22.5萬元,村里保底分紅收益4.5萬元。
不同于魯光洋會算賬,楊江琴更多的是直觀感受。她印象深刻的是,以村企黨員為主的黨員志愿服務隊經常幫助鄉親們排憂解難。今年汛期,在村企聯合黨組織號召下,身為黨員的滁州眾城智能裝備公司負責人帶領職工,堅守一線與村民并肩戰斗。
村收益、村民受惠。借村企聯建“東風”,擁巷村大力推進脫貧攻堅、公共基礎設施建設、鄉村人居環境整治等,全村61戶、99人全部脫貧,許多村民像楊江琴一樣在家門口找到了滿意的就業崗位。“村里路寬了、環境美了,每天騎車按時上下班,生活像城里人一樣。”楊江琴對記者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