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立案到執行案款順利轉到申請人銀行賬戶,僅僅用了4天時間。日前,申請執行人繁昌縣某物流有限公司收到全部執行款共計557995元。這是雨山法院用高效工作實現執行“加速度”,司法助力企業復工復產。
在這起運輸合同糾紛中,原告繁昌縣某物流有限公司于2017年10月至2020年3月期間,為被告運輸貨物發往全國各地,共產生運費合計550895元,原、被告于2020年4月20日清算對賬并予以確認。之后,又發生運輸業務,合計欠付原告運費557995元。經法院主持調解,雙方當事人達成還款協議。調解書生效后,原告多次催要運費,但被告遲遲沒有回應,該物流公司遂于今年6月16日向法院申請強制執行,該案于當日立案后便移送執行局。
案件進入執行程序后,執行干警立即向被執行人送達了執行通知書、報告財產令等法律文書,要求其立即履行生效法律文書確定的相關義務。承辦法官考慮到被執行人公司產品有較高的技術含量和發展潛力,如果貿然查封其銀行賬戶、公司資產,將影響其公司生產經營。于是承辦法官第一時間聯系了被執行人,多次電話溝通協調雙方當事人還款事項。一方面安撫申請人的情緒,另一方面協商和解方案,尋求最佳執行路徑,經長時間的釋法明理、耐心調解,最終被執行人同意支付拖欠運費款。被執行人于6月18日轉賬支付了15萬元,6月19日支付了剩余運費款40余萬元。至此,一起拖欠物流企業運費款的案件在短短4天內就執行完畢。
據了解,雨山法院通過加大執行工作力度,充分發揮調解優勢,審慎使用凍結查封措施,重點圍繞中小企業復工復產面臨的實際困難,靈活采取務實管用、便企暖企的執行措施,切實為企業經營提供良好的司法環境。
記者 劉明培 通訊員 杜瑾
[責編:
邵國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