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疫”不誤林時。今年以來,我市精準發力,全面推進春季植樹造林、長江“建新綠”工作。今年全市計劃人工造林1.35萬畝,長江“建新綠”造林5275.5畝。截至3月11日,我市已完成人工造林8680畝,完成長江“建新綠”造林2550畝。
防控疫情不松勁 植樹造林正當時
平整、測量、挖穴……3月10日,在和縣烏江鎮原卜陳船舶廠地塊的復綠工程現場,記者看到,工人們正操作著機械移栽樹木。放眼望去,回填好的大片灘涂開闊平整,新栽種的楊樹、柳樹橫縱成列,沿著河灘向遠處延伸。
“搶干!不搶干落下的時間怎么追回來?!焙涂h烏江鎮林業站站長王賢文告訴記者,植樹造林搶抓時節最重要。這兩天,和縣的防疫風險等級降了下來,工人們在做好消殺工作、佩戴好口罩、進行體溫測量后,分散到不同點位,鉚足了干勁搶抓時節。
盡管當前處于疫情防控最吃緊的時候,但亦是春季植樹造林黃金時節。為此,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植樹造林,做到防疫、造林兩不誤,明確今年人工造林任務1.35萬畝,長江“建新綠”造林5275.5畝。開展“岸綠、增綠、提綠”三大綠化行動,除了在長江東岸進行“補綠”工作,更計劃在長江西岸沿線、江心洲和小黃洲重點開展植樹造林工作,全力鞏固創森成果。
“此前受疫情影響,大量農村勞動力滯留在家,苗木異地調運不暢,對造林主體帶來一定影響?!笔凶匀毁Y源和規劃局林業技術服務中心主任焦其昌介紹,我市因時制宜,改變過去勞力集中植樹方式,采取機械挖穴、機械覆土、人工壓實的辦法,就地組織勞力,就近調運當地苗木,以多點、分段、錯峰等不聚集的方式開展植樹造林。
義務植樹成約定 網絡平臺共參與
年年植樹樹成蔭,代代造林林成森,義務植樹已成為不變的約定。在林業系統工作21年的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林業技術服務中心主任焦其昌對這些年來義務植樹的變化看在眼里,樂在心中。他告訴記者,現在植樹無論是參加人員數量,還是市民植綠、護綠意識與以前相比都有了很大的提升,每年植樹節都有不少團體主動報名參加植樹。
三月去植樹,逐漸成為廣大市民和干部職工的一種共識、一種時尚甚至是一個約定。大家參與的積極性不斷提高,植樹造林的成效也不斷顯現,打造出共青林、巾幗林、雙擁林、工會林、企業林、成才林等一批紀念林品牌。
“現在參與的方式也在不斷創新中,除了現場植樹,還將開展互聯網+全民義務植樹的方式讓更多的人參與植樹?!苯蛊洳f。
什么是互聯網+全民義務植樹?焦其昌解釋說,互聯網+全民義務植樹即線上和線下互聯互動,一方面在線上搭建網絡,設計開通全民義務植樹網;另一方面在線下建立“互聯網+義務植樹基地”,推進義務植樹主題化、基地化、常年化。屆時,市民可在線下身體力行參與義務植樹;也可在線上通過網絡捐款等方式完成植樹義務,實現全民參與。
記者 任德玲 通訊員 彭彩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