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安在線、中安新聞客戶端訊 從泥濘小道到平坦柏油路,從狹窄崎嶇到寬敞通暢,農村路的每一次改變都記錄著農村的進步和發展。
一條四好農村路,能改變什么?
阡陌交通、縱橫交錯、穿梭織網。當廣袤的皖北農村隨著農村公路的修建,越走越快,越走越寬,打通了城鄉壁壘,催生了農村的巨變,“四好農村路”建設的題中之義,也在這里有了印證。
“第一個種草莓的人”
2016年,對今年37歲的侯保全來說,是改變命運的一年。這一年,他結束了長期漂泊在南方的生活,回到北方老家謀生路。
“在南方看到不少人喜歡吃草莓,我打聽了一下,種草莓的經濟效益還挺高,見效快。”侯保全回憶起八年前的創業路,侃侃而談。
在過去,侯保全所在的臨泉縣黃嶺鎮前洼村是個典型的北方農村,這一點可以通過道路來佐證。
“以前我們村里都靠種地,北方嘛,地多,開闊。”侯保全自家也有30畝地,但一到下雨天,別說去地里干活了,就是出個門也不方便,道路泥濘不堪,無法行走,只能在家干著急。
2017年開始,省公路管理服務中心開始對前洼村進行結對幫扶,工作隊深知交通對當地發展的重要性,于是開始圍繞道路硬化、村莊綠化、巷道亮化、環境美化等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進行全面提升。
當村容村貌開始發生重大改變,侯保全也在自學種草莓的路上有了成果。
“一畝地可以收獲四千斤,算下來可以有一萬多的收益。”侯保全說,他是村里第一個種草莓的人,鄰居們看到他種出了草莓,收益也很可觀,紛紛開始效仿,村里掀起了“種草莓熱”。
與此同時,工作隊也開始針對草莓種植技術,從長豐縣農業技術推廣中心特聘一線知名專家,給有意向種植草莓的村民們進行專業培訓。
路修好了,草莓產量也很穩定,下一步就要解決銷售和運輸的問題。今年剛投入使用的草莓交易市場便是工作隊積極爭取鄉村振興銜接資金所建設的。
日前,記者來到黃嶺草莓交易市場。盡管已過了晚飯時間,但這里的工人一刻也沒停歇。據該交易市場流水線負責人孫飛介紹,每天農戶的草莓直接采摘了就送來這里,當晚就進行分揀、包裝等程序,迅速通過物流發往全國各地,能夠保證鮮果第二天就進入各大商超。
公路+產業,這一發展模式讓前洼村在短短幾年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曾經被交通阻礙的村莊,已經走上了特色農業的發展道路。
如今,寬闊的柏油馬路貫穿村莊,延伸到了田間地頭,為這片土地注入了活力。村里的教育也因公路而受益,孩子們乘坐著干凈整潔的校車,可以快速抵達學校。道路的建成,不僅改變了當地的經濟和生活,也讓村民的精神面貌有了很大改善。
鄉村文旅 一路生花
說到江南水鄉,很多人會想到紹興、無錫等地。但日前,記者在皖北地區唯一的5A級景區——八里河景區發現,來到這里仿佛穿越到古典園林,不僅有江南水鄉的溫婉柔美,更有北方的豪邁與壯闊,兩者相得益彰。
與八里河景區隔河相望有一家麗水漁村農家樂。“以前這條路經過的車輛很少,很難看到我們這里還有個農家樂。”農家樂經營人孫平告訴記者,最開始這里交通不便,游客不多,店里也只有5個包廂,自從環湖路修好后,顧客越來越多,生意越來越好,包廂數量也擴充了一倍,服務員最忙的時候要二十多個人,也為當地解決了就業。
孫平口中的環湖路,就是八里河旅游區的環湖路,X309。這條路沿著八里河北岸修建,貫通漁民、仁里、朱崗三個村莊,既可觀覽八里河風光,又可看到田園景色。此外,這條路還溝通了省道316和景區道路路網,實現了結構合理、銜接有序、連通便捷、配套完善的交通綠道體系,輻射全縣,走向全國,為潁上美麗鄉村建設和全域旅游工作錦上添花。
環湖路還為八里河漁場等漁業發展提供了有力的基礎設施支持。八里河漁場是皖西北重要的商品魚、魚種生產及旅游漁業基地,擁有大湖水面2.7萬畝,連片精養魚塘8000畝,曾連續四年水產品產量突破6000噸,獲“安徽省級標準化池塘養殖示范區”“安徽省休閑漁業示范基地”“全國休閑漁業示范基地”等榮譽,漁場及其所轄八里河風景區固定資產價值約10億元,年帶動就業5000多人,創造社會附加值超億元。
振興路上不止步
皖北地區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為畜牧業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礎。這里的很多農村,都會選擇畜牧業作為振興的“領頭羊”。
“我們這里的牛是西門塔爾牛,從出生到長至1500斤,需要18個月。”據安徽鴻源潤牧業有限公司生產廠長張守鑫介紹,這里年存欄肉牛5000頭,是濉溪當地最大的規模化標準化肉牛養殖場。
與北方其他地區農村發展畜牧業不同的是,這里飼用豆粕減量替代方案,科學利用淮北口子酒糟優質蛋白,著力打造皖北優質“醉牛”,利用淮北稟賦提升產業附加值。同時,牛場每年利用小麥秸稈、玉米青貯1.5萬噸,帶動村鎮集體、農戶增收致富。
再高質量的肉牛,也需要推廣開來,才會受到市場的青睞。鐵白路的建成,也為這里的肉牛走向全國添了一把火。
“這里路修好了之后,20分鐘就可以上高速,也打開了我們整牛運輸的市場。”張守鑫說,得益于周邊道路的建設,肉牛的銷售已由原先的皖北地區,拓展到長三角等市場,銷售量也十分可觀,未來還將積極引進良種基礎母牛,同時積極探索牛肉深加工產業,挖掘牛場研學等文旅價值。
農特產品出村,消費品進村,鄉村旅游成熱門,四好農村路的建設讓一條條鄉間小路實現了到產業大道的華麗升級。在交通運輸部“十三五”干線公路養護管理評價中,我省普通國省道排名全國第2。公路在服務鄉村振興、旅游經濟、區域發展和長三角一體化方面,發揮出應有作用和價值。
截至11月底,全省農村公路提質改造工程完工3353公里。村道生命安全防護工程完工5255公里。危橋改造工程完工258座。養護工程完工10590公里。養護管理改革取得新成效。落實“路長制”,推廣試點經驗,養護管理更加規范。又有一批美麗農村路獲得部省表彰。累計創建3個國家級“四好農村路”市域突出單位,26個全國“四好農村路”示范縣,位居全國第一方陣。 (記者 史睿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