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我市積極構建以政府投入為引導、企業投入為主體、社會資本廣泛參與的多層次、多元化科技投入體系,撬動更多資金支持科技創新,科研經費與GDP占比實現了“雙提升”,進一步提升城市創新能級。今年以來,我市審核通過“免申即享”項目575項,獎補資金約1.37億元;推動校(院)企合作實施產學研合作項目279項,投入資金近2億元;引進億元以上科創企業72家,總投資額338.63億元;全市金融支持科創企業“共同成長計劃”累計發放貸款84.5億元。
政策支撐,激發企業創新動力
企業發展,人才是關鍵。2024年12月10日,安徽禾臣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全資子公司成都禾臣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被認定為2024年度馬鞍山市“研發飛地”。
據了解,2022年6月27日,和縣首個高校招才引智工作站暨企業“研發飛地”在四川大學揭牌,該招才引智工作站就是為安徽禾臣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量身定制的。“經過多年運轉,目前,公司位于成都的‘研發飛地’已招聘了8名研究生。”安徽禾臣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郝兵說,在政府的幫助下,公司實現了把“研發種子”種在成都,在和縣收獲“實業成果”。截至目前,該公司擁有各項專利100多項,尤其在石英光掩膜基板材料領域取得多項專利技術,其中,800mm×960mm的第六代石英光掩膜基板材料為國內石英光掩膜基板行業最大尺寸產品。
安徽禾臣新材料有限公司“研發飛地”建設,只是我市聚焦科技政策支撐創新的舉措之一。截至目前,全市累計認定11個市級“研發飛地”。
聚焦科技創新,馬鞍山步伐堅定。近年來,市科技部門積極完善政策體系,健全了研發導向的政策體系。通過持續完善市級科技創新政策及科技型企業培育、長三角科技創新券、“研發飛地”等專項政策,大力引導企業開展平臺建設、項目攻關、人才引育等各類研發活動。2024年,全市審核通過“免申即享”項目575項,獎補資金約1.37億元,極大地減輕了企業的創新負擔。
同時,我市持續加大財政科技投入力度,將建立財政科技投入穩定增長機制作為科技強市建設的重要保障。這些資金被精準投入到科技創新的關鍵領域和重點環節,為企業的研發活動提供了有力支持。
產學研融合,促進企業創新發展
校企合作是推動科技創新的重要途徑。我市通過精準對接高校院所科技成果與企業技術需求,促進產學研深度融合,為科研經費和GDP占比的“雙提升”注入了新動力。
一手牽高校,一手連企業。今年以來,市科技部門多管齊下,扎實推進以企業為主體、以需求為導向的產學研合作,助推企業新產品、新技術開發和技術升級迭代。在做好企業技術需求摸底的同時,市科技部門常態化開展“登‘門’(校門)入‘室’(實驗室)”,挖掘可以實現轉化的科技成果。
常態化“登‘門’入‘室’”不為別的,只為“尋寶”,不僅為本地企業尋求“技術寶藏”,還能把高校院所成果“寶藏”挖到市場,實現就地交易、就地轉化。2024年,全市新登記科技成果1902項,其中1272項已實現小批量應用、產業化應用。
為促進校企合作,我市大力開展科技要素對接活動,推動高校院所科技成果與企業技術需求精準匹配。2024年以來,已舉辦安徽“雙創匯”等活動10余場,北京科技大學、南京航空航天大學、上海第二工業大學與我市共建技術轉移分支機構,推動校(院)企合作實施產學研合作項目279項,投入資金近2億元。
我市還積極開展科技招商工作,強化對科技含量高、產業化前景好的企業和項目招引。2024年以來,全市已引進億元以上科創企業72家,總投資額338.63億元;引進協同創新平臺9個、科技服務業機構12家。
金融服務,護航企業茁壯成長
科技創新離不開金融的支持。近日,馬鞍山尊馬科技有限公司在鄭蒲港新區成功獲得了500萬元“科信貸”,不僅解決了企業的資金問題,更為其后續的科技創新與市場拓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科信貸”依托政府增信、風險補償、業務補助等方式,引導銀行、政府性融資擔保機構為高新技術企業、專精特新企業提供信貸支持。2024年以來,“科信貸”已為我市36戶高新技術企業、專精特新企業放款1.8億元,有效緩解了企業融資難題。
在拓寬科技企業融資渠道方面,我市大力推動銀企對接,向開展“共同成長計劃”的商業銀行常態化推送科技型企業名單,推動金融支持科創企業“共同成長計劃”增量擴面。2024年以來,全市金融支持科創企業“共同成長計劃”授信總額度279.8億元,累計發放貸款84.5億元。推動符合條件的科創企業入庫“安徽省科技企業貸款風險補償資金池”平臺,協調金融機構開展授信,截至目前,全市完成入庫企業873家,發布融資需求458家,獲得授信額度達107.68億元。
在用足用好貨幣政策工具方面,我市支持金融機構積極申報“皖美伴飛”共同成長計劃專項再貸款,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科創企業的金融支持。2024年,已落地“皖美伴飛”共同成長計劃專項再貸款1.71億元。此外,打造“再貼現+科創企業”模式,建立科創企業白名單,在再貼現資金中劃撥專用額度。今年以來,累計辦理科創企業票據再貼現超22億元。
記者 楊正文 通訊員 蔣李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