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市首次獲評“中國最佳引才城市”。
近年來,馬鞍山市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做好新時代人才工作的重要思想,錨定習近平總書記賦予的新發展定位,主動對標人才興皖工程和安徽人才政策4.0版,大力實施“詩城英才”計劃和人才工作“登高”行動,加快建設英才薈萃的人才強市。
加大人才自主培養,緊緊圍繞我市產業發展所需,探索實施高校與企業“雙導師”“雙培養”模式,開展“冠名班”“訂單班”“微專業”等定制培養,每年定制培養一批產業發展急需人才。深入推進馬鞍山企業家學院、產業工程師學院、工匠學院建設,推動教學改革和人才培養模式創新。2024年3所產業工程師學院1228名畢業生獲得中初級專業技術資格,實現“帶著職稱去就業”。大力實施“名醫上馬”工程,打造名醫工作室36個,與16個名校名院簽訂合作協議。
優化人才支持保障,建立人才工作“1+1+3+9”運行機制,優化整合全市人才計劃項目,集成科技、產業等領域36個子政策,構建“1+N”人才政策體系,一體推進教育、科技、人才工作。動態調整推動政策迭代,常態研究人才政策,每年對人才政策進行評估修訂,政策重心向“引人才增人口”“調結構重質量”轉變。
推動人才雙向流動,打破人才歸屬限制,主動加強與長三角地區人才工作協作,定期組織優秀人才赴長三角地區交流互派、跟班學習,支持頭部企業設立“研發飛地”,擇優選聘40余名招才引智大使、城市合伙人,積極推動人才回引。高標準開展“才聚詩城高校行”活動,加強與省內外高校對接合作力度,組織市內企業赴四川大學、電子科技大學、蘭州大學等58所高校開展校園招聘活動95場,達成就業意向2.6萬余人。
創新人才評價認定,積極回應人才所思所想所盼,拿出超常規舉措破除人才培養、使用、評價等方面的體制機制障礙。持續深化特殊技能人才評價,首批賦予37家重點企業自主開展特殊技能人才技能評價,已有1866名特殊技能人才取得高級工及以上技能等級證書。加大放權松綁,深入實施職務科技成果賦權改革試點,建立以創新價值、能力、貢獻為導向的人才評價體系,擴大用人單位人才評價自主權,在全社會營造出“人人皆可成才、人人盡展其才”的良好氛圍。
記者 況安軒 通訊員 杜開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