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考察安徽時就抓好第四季度經濟工作作出重要指示。當前,全省各級各部門正深入學習貫徹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以時不我待、只爭朝夕的緊迫感責任感,咬定目標任務,拿出硬招實招,加快推進黨中央確定的各項政策舉措在安徽落地落實,奮力推動經濟持續回升向好。
落實增量政策 提振市場信心
11月12日,位于合肥薈聚商場的一家新能源汽車銷售門店內,不少消費者正在試乘和聯系試駕。
“我想把油車換成電車,剛向店員咨詢了解到,根據安徽目前的汽車以舊換新政策,置換補貼金額相當高,挺心動的。”正打算試駕的合肥市民汪先生說。
汽車換“能”、家電換“智”、家裝廚衛“煥新”……推動消費品以舊換新,是擴大內需的重要舉措。針對當前經濟運行中的新情況新問題,國家在有效落實存量政策的同時,圍繞加大宏觀政策逆周期調節、擴大國內有效需求、加大助企幫扶力度、推動房地產市場止跌回穩、提振資本市場等方面,加力推出一攬子增量政策。全省上下積極搶抓機遇,努力把各項政策用足用好、激發發展新動能。
通過發放消費券、補貼等舉措支持消費活動,既拉動內需、促進經濟增長,又能實實在在地增進民生福祉。
“我們將推動財政存量政策和一攬子增量政策加快落地見效,著力保障重大發展戰略和基本民生。用足用好超長期特別國債和專項債券資金,以更大力度支持‘兩重兩新’,加力落實財政支持消費品以舊換新政策,扎實做好地方存量債務化解和風險防范工作。”省財政廳有關負責人表示。
圍繞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國家有關部門出臺了一系列舉措。金融監管部門與住建部門共同指導建立了城市房地產融資協調機制,將合規房地產項目納入“白名單”,推動金融機構增強對“白名單”項目融資的支持力度,以滿足合理的房地產融資需求。
“我們的項目在進入‘白名單’的當月,就獲得中行1.2億元授信。”日前,金寨金廬房地產開發公司負責人盧磊說。對“白名單”項目融資的支持,緩解了房地產企業資金壓力,促進了項目加快建設和交付。
近期,房地產領域增量政策還在持續推出。據了解,安徽金融監管局將深入推動近期房地產政策落地,進一步督導加大“白名單”項目授信審批和貸款投放力度,持續加大對保交房攻堅戰項目支持力度,有力有效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
保持奮進之姿 穩固工業增長
工業在經濟運行中承擔“挑大梁”關鍵作用。前三季度,全省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速居全國第四位、長三角和中部地區第一位,為打好全年“收官戰”奠定了良好基礎。
保持奮進之姿,沖刺四季度,各地正拉滿弓、繃緊弦,推動工業穩增長各項舉措落地見效。
園區是“主戰場”。在總投資40.2億元的合肥經開區臨湖智能制造產業園及基礎設施配套項目上,記者看到鋼結構工程建設進入全面沖刺階段,近8萬噸鋼構件完成制造、加工安裝。項目建成后,該園區將成為集新能源汽車整車制造、關鍵零部件生產、技術研發、物流、商貿服務為一體的綜合性復合式國際化園區。
“沖刺四季度,我們緊盯重點項目備案、拿地、開工、建設等關鍵環節,推動園區建設提速增效。”合肥經開區相關負責人表示,今年該區招商引資新轉化規模以上工業企業31家,居合肥市首位。
企業是“動力源”。在蕪湖港朱家橋港區,即將出口的奇瑞汽車整齊停放在國際集裝箱碼頭貨場上。截至10月份,奇瑞汽車年內銷量首次突破200萬輛,創造了年內累計銷量及單月銷量、出口、新能源的四項歷史新高。
奇瑞集團相關負責人表示,奇瑞將堅持技術賦能,加大研發投入,培養更多研發人才,支持交叉科學和跨界技術研究。
家電是安徽工業的傳統優勢產業。11月9日,家電品牌美菱全球首發“變頻節能王”商用廚房冰箱。這是行業首款變頻商廚冰箱,標志著美菱正式發力商用廚房冰箱領域,開啟新賽道。
以新技術開辟新產品、拓展新市場,是許多企業沖刺四季度的重要發力方向。“我廳將堅持強化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加快推進全省億元以上工業企業創新活動全覆蓋。”省工信廳負責人介紹。
接下來,安徽將持續加大企業紓困幫扶力度,加強新動能培育,加密各類產需對接活動,做好金融、土地等要素保障,助力企業穩生產、渡難關;推動出臺解決拖欠企業賬款問題若干措施,幫助企業輕裝上陣;研究制定推進優勢企業并購重組工作方案和支持政策,推進規上工業企業政策咨詢服務全覆蓋;積極推行工業領域“綜合查一次”改革,把“有求必應、無事不擾”落到實處。“通過一系列舉措,千方百計穩住和鞏固工業增長勢頭。”省工信廳負責人表示。
擴大有效投資 狠抓項目落地
秋冬之際,位于銅陵經開區的銅陵有色集團金新銅業分公司綠色智能銅基新材料項目現場,工人正在忙著調試、安裝設備。這個總投資103億元的大項目,土建工程已基本完工,一座現代化工廠初步成形,各區域設備全面進入安裝調試階段。
“最高峰時,我們有三四千人同時從事工程建設和設備安裝。”金新銅業分公司經理許中俊說,企業正搶抓進度,確保年底項目基本建成,盡早投產。
抓項目就是抓發展,謀項目就是謀未來。一個重大項目就是一個經濟增長點,能夠夯實發展基礎、積蓄發展后勁,釋放強大的輻射帶動效應。
前三季度,我省扣除房地產開發后的項目投資增長12%。但擴大有效需求的壓力仍然較大,還需加力推動項目投資,進一步穩定投資回升的基礎。
生態環境導向的開發(EOD)模式,以生態保護和環境治理為基礎,以特色產業運營為支撐,能夠有效緩解政府投入壓力,實現經濟效益與生態效益的同步提升。11月1日,蕪湖市繁昌區荻港片區EOD模式項目(一期)正式開工,進入全面建設階段。在施工現場,十幾臺挖掘機正開足馬力改造荒山。“這里原來是一片廢棄的礦坑,通過修復治理,工礦用地變成了建設用地,盤活了土地價值。”負責該項目的蕪湖市臨港綠色產業投資公司法人代表王愛民介紹。
近期一系列增量政策的落地,激發了活力,釋放了動力。省發展改革委有關負責人表示,將搶抓政策機遇,利用有利時機,全力推進中央預算內、增發國債、超長期特別國債、專項債等項目實施,加快資金撥付使用,力爭“兩重”項目11月底前能開盡開,確保年底前全部開工。強化重點項目摸排、調度等機制,開展2024年四批次開工動員項目現場核查,支持有條件的地方年內再開工一批重點項目,加快形成更多實物工作量。
針對項目用地需求,省自然資源廳有關負責人表示,將主動服務、有效保障重大項目用地計劃,對能源、交通、水利等重大基礎設施類項目,積極申請國家配置用地計劃;對各市用地計劃不足的,由省級統籌足額保障。
干字當頭抓投資,眾志成城拼經濟。全省上下勠力奮進、拼搏實干,努力爭取更大發展成果,為全國穩增長大局作出更大貢獻。
(本報記者 汪國梁 豐 靜 朱 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