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物流公司代表、駕駛員以及傷者家屬均已到現場,我們可以坐下來慢慢談。這位是博望區法院的程小兵法官,各位有任何疑問,都可以在現場提出,現場解決。”在博望區法院法官便民聯系點一起道路交通事故糾紛調解的現場,博望鎮司法所工作人員向糾紛三方介紹便民聯系點值班法官。
原來在數日前,某物流公司駕駛員王某駕駛公司車輛,將李某撞傷。事故發生后,物流公司、駕駛員和傷者家屬就賠償問題多次協商未果。情急之下,傷者家屬向村鎮干部討要結果。鎮司法所將糾紛當事人引導至法官便民聯系點處尋求調解。便民聯系點法官第一時間聯系各方當事人到場,幫助糾紛三方理清事實,與村鎮工作人員合力推動三方達成調解協議。
下沉司法力量,主動融入糾紛化解大格局;凝聚各方力量,協同化解矛盾糾紛;審理裁判斷后,統籌推進保障訴權和妥善化解糾紛工作……近年來,馬鞍山法院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推動構建分流分道分層遞進解紛體系,強化矛盾糾紛高效化解。
馬鞍山法院依托全市各鄉鎮(街道)、開發園區綜治中心等場地設立了 51個法官便民聯系點(訴訟服務點),101名法官走進網格,采取現場辦公和線上加入鄉鎮、街道網格員工作微信群的形式,重點開展訴調對接、多元解紛、釋法明理和法治宣傳教育等工作。全市法院訴調對接中心(訴訟服務中心分中心)均入駐市、縣區矛盾糾紛綜合調處中心,派員駐點辦公,聯合多部門化解矛盾糾紛,著力打造“無訟鄉街”品牌。深入推進“三進”工作,與基層組織廣泛開展聯建共建,助力深化和創新基層社會治理。如,含山縣法院打造“法庭+派出所+司法所”聯調機制;和縣法院結合“和”文化形成“小巷調解室”特色調解;當涂縣法院建成“周冰一工作室”;花山區法院成立“老兵調解室”;雨山區法院依托夕陽紅調解中心、金融商貿訴調對接中心及時化解糾紛;博望區法院在皖蘇“兩省一街”社會治理中心設立調解室等,就地化解跨區域糾紛。
近年來,馬鞍山法院會同有關單位、行業協會,大力推進解紛工作。持續加強府院聯動,與市政府聯合印發進一步完善“府院聯動”工作機制意見,共同化解破產、“爛尾樓”等涉眾型矛盾糾紛。馬鞍山市仲裁委派駐人員常駐法院,切實提升商事糾紛替代性解決的辦理質效。對起訴到法院的糾紛,釋明各類解紛方式優勢特點,宣傳訴訟費減免政策,鼓勵引導當事人選擇非訴訟方式解決糾紛,集中處理和解決當事人在解紛過程中遇到的“疑難雜癥”。建立由法官、法官助理、書記員及調解員組成的調解團隊,及時做好調解指導,強化訴調統籌銜接,做到能調則調、當判則判。
當矛盾糾紛進入訴訟階段,通過公平公正的裁判實質性化解矛盾。馬鞍山法院配齊配強速裁團隊,推動繁簡分流,繁案精審、簡案快審,堅持在公正的基礎上追求效率。2023年以來,全市法院一審民事案件適用簡易程序43304件。針對物業服務等多發性群體糾紛,著力推廣“類型化示范判決+調解”解紛模式,促進“判決一案、引導一片”。
此外,馬鞍山法院還秉持公正司法理念,打造以12368服務熱線、執行110和釋法明理中心為主體的“兩線一中心”訴訟服務體系,實行“清單+閉環”管理機制。堅持將司法建議作為構建矛盾糾紛化解大格局的重要抓手,加強跟蹤問效、精準施策。2023年,針對案件辦理中發現的社會治理問題,向有關單位發送司法建議 51份,其中 1份司法建議書被采納并推動修正馬鞍山市規范性文件,涉案入選安徽省行政爭議實質性化解十大典型案例,成為法治馬鞍山建設的“亮點工程”。
(記者 劉明培 通訊員 邰倫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