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日報記者 袁野
11月初,霍邱大地上,秋收已經接近尾聲。半個月前還是一片金黃的稻田,如今已長出小麥和油菜?;羟窨h植物保護植物檢疫站站長、高級農藝師馮曉霞像往常一樣,奔忙在田間地頭。
在霍邱縣邵崗鄉茨墩村,種糧大戶夏梅遠遠看到馮曉霞,便迎了上來。夏梅家近200畝田地里,小麥已經長得綠油油的。馮曉霞蹲了下來,耐心地檢查起小麥生長的情況。“小麥長得很好,就是草多了點,這段時間要除草?!瘪T曉霞提醒。
“今年我家水稻收成很不錯,畝產接近1500斤,要感謝馮站長提供的技術支持?!痹谙拿费壑?,馮曉霞是一個格外細心、貼心的人。今年夏天,夏梅家大片的水稻田邊緣有幾畝地出現紋枯病?!捌鋵嵰簿蛶桩€地,我自己也沒特別在意,沒想到馮站長跑到我家田頭,仔細查看了水稻病情,還給‘開了方子’。她就是咱們的‘莊稼醫生’?。 毕拿氛f。
1985年,馮曉霞便參加了植保工作。當時還是年輕姑娘的她,不論風吹雨淋、酷暑驕陽,都會忙碌在田間地頭。
在霍邱縣植保站的檔案室里,保存著一沓沓植保記錄。30多年前的紙張雖已發黃變脆,但為霍邱縣植保工作這么多年取得佳績打下了基礎。翻開厚厚的《農田害鼠測報總結》,里面有很多馮曉霞手抄、手繪的文字記錄和圖表。馮曉霞指著一大張手繪的害鼠密度調查統計表對記者說,剛參加工作那會兒,她發現植保工作材料整理得并不細致,就著手加以改進?!拔夷菚r候白天和前輩們一塊下田,搜集病蟲草鼠害的情況,學習如何保護莊稼作物;晚上回到站里,就負責整理資料,繪制圖表?!?/p>
霍邱縣是產糧大縣,常年種植水稻280萬畝,小麥、油菜、玉米合計200余萬畝,各類農作物病蟲害時有發生。守護這片江淮糧倉,是馮曉霞內心堅定的信念。近年來,在她的帶領下,霍邱縣開展了5處全國農作物病蟲疫情田間監測點建設、落實了草地貪夜蛾全國“三區三帶”布控縣工作、開展了全國第一批蝗災地面應急站工作、主持了全國鼠害監測點工作等一系列植保防控工作,為霍邱縣連續獲得糧食生產全國先進縣打下堅實的基礎。
為了更好地推廣農業綠色發展理念,馮曉霞開設了“植保田間課堂”,在進行田野調查的時候,隨時隨地和農戶進行交流,在田間地頭結合當地情況推廣新技術?!案愫棉r業需要不斷學習。現代農業向技術、向機械要產量要效益,我們也需要不斷給農民傳授新的農業技術,讓老農民也能成為‘新農人’。”馮曉霞說。
一年里,馮曉霞至少有三分之二的時間在田間地頭,每年舉辦各類現場會、講座100多場。
(載11月7日《安徽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