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馬鞍山“單打”成績很亮眼。
2024年1月1日7時23分,整列裝用國產高速車輪的G364次復興號長編組動車組從武漢站駛向天津,馬鋼高速車輪就此進入中國高鐵整列裝用載客運用階段。
2024年6月,馬鋼礦業羅河礦參與合作研究的“地下金屬礦智能開采關鍵技術與裝備”項目獲得2023年度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
……
創新,馬鞍山“團體”成績很搶眼。
馬鞍山市創新能力位居全國創新能力百強城市第46位,國家創新型城市創新能力評價排名居全國第45位,城市創新指數居全省第4位,全市主要創新指標居全省前列。
近年來,我市以高水平創新型城市建設為旗幟性抓手,加快打造動能強勁的科技強市,科技創新能力不斷提升,科技創新成果不斷涌現,持續為城市高質量發展賦能。
“尋寶”長三角加速科技成果轉化
“常態化赴長三角開展科技要素對接,只為‘尋寶’。”市科技局區域創新與基地建設科科長孟宏星說,這是摸清可轉化科技成果底數最有效的方法,不僅能為本地企業尋找“技術寶藏”,還能把高校院所成果“寶藏”挖到市場,實現就地交易、就地轉化。
“研發飛地”建設,就是“尋寶”長三角的成果之一。位于南京市江寧區的中鋼集團南京新材料研究院是中鋼天源全資子公司,也是中鋼天源的“研發飛地”。2018年以來,中鋼天源依托這個“研發飛地”,建成了金屬軟磁材料、新能源材料、光學材料、納米催化劑材料、碳材料等實驗室,已申請發明專利178項,授權專利近200項。
“研發在外,轉化在馬。類似中鋼集團南京新材料研究院這樣的‘研發飛地’,我市已有16個。”孟宏星介紹,截至目前,我市已引育高層次人才百余人,相關建設工作入選《國家創新型城市創新能力評價報告2023》協同創新典型經驗。
我市還深化與上海研發公共服務平臺合作,在三縣分別建立滬馬創新服務驛站分站點。深化與長三角科技資源共享服務平臺的資源共享,持續豐富長三角平臺馬鞍山專窗創新資源,累計發布長三角地區大型儀器設施資源9132臺套、技術專家1394名、服務機構1234家,我市企業與長三角高校院所年均實施產學研合作項目百余項。
科技創新生態為發展注入“新活力”
近年來,我市始終將優化營商環境、構建良好的科技創新生態作為激發創新創業活力的核心動力,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為城市發展注入新活力。
“在創新發展路上,政策加持給了我們很大底氣。”中鋼天源安徽智能裝備股份有限公司總工兼技術中心主任徐海洋告訴記者,2023年,該公司被認定為高新技術企業,受益于“免申即享”政策,企業沒有填寫申報材料,就獲得了30萬元獎補資金。
這份政策資金“直達快享”的便利,得益于馬鞍山市“免申即享”惠企政策的落地。
為進一步優化創新創業環境,市科技局全面梳理科技創新領域惠企政策,對榮譽稱號類政策、有明確資助標準且無需第三方評審或驗收的非競爭性政策項目實行“免申即享”,梳理科技創新“免申即享”政策10大項50余子項。
隨著“免申即享”惠企政策不斷落地,企業政策獎補資金兌付實現“一網通辦、全程零跑”,符合條件的企業,不用申報,通過企業“大數據”和政策“大數據”的比對、分析,在收到提醒確認信息后,就可以直接享受惠企政策。
“創新資源流向哪里,發展的制高點就轉向哪里。”市科技局資源配置與科技監督科科長楊思亮介紹,經過認真仔細梳理,市級創新政策實現創新全過程支持,90%以上政策可“免申即享”。四年來,我市累計兌現各級政策資金3.88億元。
為構建良好的科技創新生態,我市進一步完善企業培育機制。2023年,全市新立項的科研項目、新組建的創新平臺80%以上均由企業牽頭實施,全社會研發投入占GDP比重3.1%,居全省第4位。
科技創新券助力科技企業發展
科技創新券,是馬鞍山為鼓勵區域科技型企業共享長三角科創資源、加快構建長三角科技創新共同體而推出的創新服務形式。
安徽國星生物化學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國星生化”)是科技創新券的受益企業之一。作為一家專注“三藥”(醫藥、農藥、獸藥)及“三藥”中間體產品研發的精細化工企業,國星生化擁有世界領先的吡啶堿產業鏈。然而,在廢水處理工藝“綠色化”上,讓國星生化犯了難。
這時,長三角科技創新券讓國星生化收獲了意外之喜。市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服務中心幫助企業確定了“百草枯副產氮化銨廢水處理工藝”實際需求,向長三角地區高校院所進行征集,并成功匹配到上海應用技術大學的解決方案。最終,雙方一拍即合,達成合作,國星生化通過創新券平臺獲得20萬元額度。
“沒想到通過創新券與上海高校‘結緣’,我們的新工藝不僅大大節約了處理成本,還讓每年的經濟收益增加了約1000萬元。”國星生化相關負責人說。
值得一提的是,這樣一張創新券,不僅連接了供需兩端,還聯動了馬鞍山與長三角,促進資源開放共享、成果轉移轉化、企業降本增效、產業協同發展,讓技術、資金、人才等要素跨越區域“牽手”,匯聚成一股協同創新的強大勢能。
“作為安徽省首個試點城市,馬鞍山的科技創新券政策已迭代升級至3.0版,現在的支持范圍更大,服務區域更廣,兌現效率更高,兌付模式更靈活。”市科技成果轉移轉化中心主任池本軍介紹,自2021年長三角科技創新券政策啟動以來,馬鞍山市已有近300家次企業申領了長三角科技創新券資格,訂單項目49項,創新券額度573.8萬元,帶動企業投入研發資金1725.21萬元。根據已兌付項目的跟蹤和領券項目的預評估,企業通過創新券項目實施將新增銷售收入超過6億元,新增效益9000萬元,申請專利20余項。
記者 楊正文 通訊員 蔣李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