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帆“鄭”勁自奮楫
——鄭蒲港新區全力推動高質量發展
8月,行走在鄭蒲港新區,一座座企業車間機器轟鳴,一個個重點項目滿弓發力,處處升騰著發展的氣場,時刻跳動著奮進的脈搏。加快發展的滾滾熱潮,正如江流澎湃,浪起千疊。
近年來,新區大力實施重大項目提質提效、雙招雙引提質增效、千萬工程提升、法治環境優化、“民聲企映”、作風改進能力提升、多層次資本市場建設、科技創新、項目謀劃和申報、黨建融合提升等“十大行動”,加快高質量發展,取得了階段性成效。
接下來,新區將錨定打造安徽江海聯運樞紐中心的目標,以數字賦能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為牽引性抓手,以新區“三大”“十大行動”等工作為重點,聚力抓發展,全力拼經濟,堅定不移完成全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任務,奮力推動各項工作再上新臺階,為馬鞍山打造安徽的“杭嘉湖”、長三角的“白菜心”貢獻更大力量。
堅持“項目為王”積蓄發展后勁
在中聯重科智能裝備制造產業園項目建設現場,只見工人們正忙著安裝和調試設備。中聯重科智能裝備制造產業園項目總投資60億元,分兩期實施,項目全部建成投產后預計年產值將達到100億元。目前,一期項目已經建成。
在安徽紫江高端醫藥包裝及薄膜材料生產基地項目現場,同樣是一派繁忙的施工場景,工程車輛有序穿梭,施工人員忙碌不停。預計11月底,項目正式交付進行試生產。
近年來,新區牢固樹立項目為王理念,對重大項目實行全生命周期管控,細化分解目標任務,落實到具體企業和項目,明確包保領導和責任單位,全力以赴推進項目建設。新區各單位各司其職、各盡其能,全方位、全過程靠前抓服務、抓落實,倒排工期、掛圖作戰,全力做好要素保障,加快重點項目建設進度。
今年,新區全年安排市級重點項目131個,總投資達1057億元,上半年新開工項目46個、竣工項目29個、完成投資25.2億元,分別完成年度任務的102.2%、100%和65%,“七未”項目解決率達78%,中聯重科、杰氟新材料等18個項目按照序時進度推進,項目節點達標率78.2%,項目建設全面實現“雙過半”目標。
全力招商引資搶占發展先機
今年3月15日,全市招商引資“一季度開門紅”鄭蒲港新區項目集中簽約儀式舉行,12個項目集中簽約。
這些只是新區強化招商引資、推動項目落地的一個縮影。新區堅持“項目為王”的理念,緊緊圍繞能源電子、裝備制造兩大優勢產業,發展電子信息、新型儲能技術、光伏和風電、工程機械、精密裝備零部件等細分領域,加快培育現代物流及綠色食品產業。
選派“精兵強將”開展精準招商;印發全員招商引資工作實施方案,營造“人人都是招商員”的濃厚氛圍;創新招商方式,大力開展供應鏈招商、商協會招商、基金招商……新區打出了一系列招商引資“組合拳”。僅今年上半年,新區就引進杰氟新材料、丹明機械等優質項目27個,完成全年目標任務的62.8%,項目總投資達67.37億元,其中簽約豐揚鋼構、中儲糧、北控健康、Smart KD零部件等重大項目4個,還有一批重點項目即將簽約落地。
擴大對外開放 建設“大港口、大物流、大外貿”
今年8月7日,馬鞍山綜保區大門口,66輛裝有進口紡織設備的集裝箱貨柜車有序排隊過卡進入保稅倉,平均每輛車過卡時長不超過6秒。這也是馬鞍山綜保區開啟通關服務以來,一票報關單入駐車次最多的貨物。據介紹,這些紡織設備是廬江一家紡織品企業從日本進口的高速卷紡機,總貨值1.08億美元,一共640個貨柜,分成若干批次陸續進入馬鞍山綜保區。該批設備通過江海聯運運至鄭蒲港港口報關入區倉儲,充分發揮了綜保區“區港聯動”與“智慧通關”優勢。
在皖江北岸“第一港”——鄭蒲港,這里一片繁忙景象,巨大的龍門吊升降騰挪高效運轉,滿載集裝箱的航運貨輪來往穿梭,一批批貨物從這里開啟“漂洋過海”的旅程,發往海內外各地。“我們每天會根據當天的訂單量具體分配人員與設備,確保港口全天候上下貨物順暢。”安徽省鄭蒲港務有限公司生產部經理徐征介紹說。
“提升鄭蒲港等港口物流功能,大力發展多式聯運,推動物流降本提質增效”是省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提出的發展目標。立足于皖江北岸“第一港”的資源稟賦,鄭蒲港新區錨定“大港口、大物流、大外貿”持續發力,全力構建“口岸+航運+產業+市場”的一體化口岸經濟區,著力建設“保稅港區”,加快對接長三角城市經貿往來。
近年來,鄭蒲港港口能力不斷提升,貨物吞吐量持續增長,航運周轉能力不斷增強。今年上半年,鄭蒲港碼頭完成吞吐量127.45萬噸,同比增長26%,其中集裝箱4.29萬標箱,同比增長76%;鄭蒲港鐵路專用線已完成貨運量37.85萬噸,較去年有突破式增長。
強化科技創新 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
安徽省富捷電子科技有限公司各生產車間內,上百臺智能化生產設備開足馬力、高效運轉,在這里每個月有超過250億顆各類電阻產品生產出來送往下游企業,而在偌大的車間內只有幾名工人。從建廠之初,富捷電子就把數字化建設放在了首要位置,在軟硬件設備上投入已累計超過1.6億元。“一直以來,我們持續增加研發投入,通過產學研合作,已擁有發明及實用型專利三十多項,市場競爭力持續增強,今年企業產值有望突破3億元。”安徽省富捷電子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魯亮宇說。
早在2015年12月,瑞聲科技就在鄭蒲港新區投資建設無線充電設備及手機背板集成模組制造基地項目。這個由馬鞍山南大高新技術研究院前期引入的項目從一開始就擔負著將研發成果轉化為實際生產的重任,南大研究院的瑞聲合作實驗室參與到企業產品的研發當中,對項目的孵化投產起到了重要作用。今年上半年,瑞聲科技產值達4.2億元。像瑞聲科技這樣由南大研究院參與,推動“政、產、學、研”科技創新的項目在鄭蒲港并不少見。
近年來,新區持續發揮科創平臺作用,依托馬鞍山南京大學高新技術研究院在科技創新、科技服務以及人才、信息等方面的綜合優勢,立足鄭蒲港新區在半導體和新材料領域的產業布局和發展方向,共建科技研究中心和概念驗證中心。新區高度重視科技成果轉化,謀劃引入大項目、建設大平臺,打造標志性亮點項目,同時結合企業需求,匹配科創要素,暢通科技成果轉化通道,助力經濟高質量發展。
接下來,新區將充分發揮科技創新平臺資源作用,在加強政策學習研究、加快企業梯次培育、完善相關服務體系等方面進一步發力突破,不斷集聚創新要素,推進科技成果轉化,壯大企業創新主體,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持續以科技創新推動產業創新,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
守護一江碧水 繪就詩意生態畫卷
新區始終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采取有效措施,用實際行動精心守護長江生態,繪就詩意生態畫卷。
自成立以來,新區堅持規劃引領,明確了長江岸線1公里范圍內嚴禁工業項目、3公里范圍內土地性質為基本農田,杜絕項目隨意布局、5公里范圍內嚴禁重化工和高污染項目。在嚴把項目準入方面,新區實行招商階段生態環境預評價,對不達環保要求的企業項目,堅決不引進。
在水域岸線保護方面,新區將岸線堤防管護工作落實到村,明確具體責任人、管理人,明確管護內容,層層壓實責任,聘請保潔員實行常態化保潔;實施姥下河、太陽河堤防綜合治理工程,對沿線侵占堤防的建筑、種植、畜牧養禽等進行了拆除、清理,對河道淤積部位進行了清淤;在后港自來水廠取水口設立了標牌,并嚴密監控,堅決杜絕上下游1公里范圍向河道排污行為;結合農村“三大革命”工作,集中采購改廁設備,對牛屯河、姥下河、太陽河沿線的農村實施無害化廁所改造。
新區大力開展長江沿線“建新綠”行動,通過建設護堤護岸林、全面實施岸線復綠、推進森林質量提升和沿線村莊綠化美化,構筑沿江連貫的綠色界面,建設和諧、共生的長江綠色生態廊道。為進一步加快造林綠化步伐、大幅度提高森林覆蓋率、打造綠色宜居宜業的生態環境,新區加大林業工作力度,落實林業“三增”工作,同時積極落實林長制,推動沿線興林護林,確保林業可持續“常綠”。
此外,新區還以爭創“最干凈城市”、提升城市品質為工作目標,突出重點、攻堅難點、打造亮點,用民生之筆揮毫潑墨,不斷提升城市管理水平,為新區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支持和保障。
從“一陽初動,萬物未生”的宏偉藍圖,變成“千帆競發,百舸爭流”的建設熱土,新區不斷書寫著嶄新的篇章。如今,這座產業新城,正邁著鏗鏘有力的步伐大步向前。
文/記者 柴勝松 通訊員 丁劉彬
本版圖片均為資料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