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培育文明鄉風為抓手擦亮幸福底色
——“六大行動”提升文明“成色”系列報道之五
鄉村振興,鄉風文明是保障;文明鄉風,移風易俗是關鍵。鄉風文明關系到鄉村振興的文明程度以及質量和水平,關系到農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推進移風易俗、樹立文明鄉風,更是一項鑄魂工程,需要我們立足實際、選準抓手、巧妙發力,讓文明潤澤鄉土,新風滋養心田。
載文明而馳,馭新風前行。根據此前印發的《馬鞍山市改進創新精神文明建設推進全域文明創建實施方案》,我市將積極推動鄉風文明建設煥發新氣象,努力培育新風尚、展示新形象,推動建成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孝老愛親、勤儉節約、守望相助、婚事新辦、喪事簡辦的鄉風民風更加濃厚。
我市將積極開展鄉風文明提升行動,深入推進移風易俗。我市將積極盤活現有資源,推進村部舊址、閑置養老院、老學校、倉庫等改擴建,通過與農家樂共建等多種方式建設“新風堂”,為村民辦理婚喪事宜提供便利。
我市將持續推進高額彩禮、大操大辦、厚葬薄養、農村賭博等突出問題綜合治理,指導各地修訂村規民約,出臺婚喪禮俗辦事流程和餐飲標準,完善紅白理事會管理和運行規范,嚴格落實黨員干部操辦婚喪事宜報備制度,組織志愿者提供司儀、主持、幫廚等志愿服務,引導村民婚事新辦、喪事簡辦。為了推動工作落細落實,我市積極打造家門口的“新風堂”,打造移風易俗主陣地,并在第一批、第二批試點的基礎上,進一步推廣鄉村“道德積分”建設,讓“小積分”推動“大文明”融入“大治理”。
我市將不斷繁榮發展鄉村文化,加強歷史文化名鎮、名村的傳統格局、歷史風貌保護,積極開展傳統村落專項整治等“八大行動”,加強傳統村落保護和活化利用,健全非遺活態傳承機制,推動當涂民歌、東路廬劇、含弓戲等非遺項目傳承發展。統籌謀劃、一體推進農文旅體項目建設、休閑旅游發展、和美鄉村建設,打造一批鄉村旅游精品村,豐富送戲進萬村、文藝輕騎兵、文化進萬家、農村公益電影放映等活動,高質量辦好“四季村晚”,把鄉村建設成為身有所棲、心有所依的精神家園。
我市將分片區定期組織各縣區互學互鑒,持續開展“文明村鎮創建巡禮”主題宣傳,結合“千村引領、萬村升級”工程,大力實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行動,常態化開展愛國衛生運動,持續改善農村環境、提升生態品位,引導廣大農民群眾共建共享和美鄉村。
(記者 任德玲 通訊員 黃東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