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馬鞍山的制造業,始終繞不開伴隨這座城市發展的馬鋼,可以說,馬鋼就是這座城市產業發展的“起錨地”。
日前,工業和信息化部公布第八批國家級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名單,馬鞍山鋼鐵股份有限公司入選,產品為重型H型鋼。
冠軍企業,多是新質生產力的排頭兵,往往集中在能體現中國制造競爭力的關鍵領域,且是各行各業當之無愧的頭部。目前,我市擁有國家級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5家,總數位居全省第三。
結合重型H型鋼發展中的故事,我們可以探尋這座城市單項冠軍企業背后的基因密碼。
何以成為單項冠軍企業?
單項冠軍企業長期專注于制造業特定細分產品市場,生產技術或工藝國際領先,同時擁有較高的市場份額。在工業和信息化部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的遴選中,主要有五項指標。
其一,長期專注并深耕于產業鏈某一環節或某一產品領域,從事相關領域至少10年。
馬鋼現有4條熱軋H型鋼生產線,其中重型H型鋼生產線為國內獨家,形成從厚重到輕薄、從重型到小型全系列規格配套的裝備能力,具備覆蓋國標、日標、韓標、美標、歐標、俄標、澳標等世界七個主流標準規格的生產能力,廣泛應用于建筑、能源、橋梁、鐵路、車輛等領域。
其二,企業申請產品的市場占有率位居全球前三。
馬鋼重型H型鋼國內外銷售客戶近百家,產品遠銷全球40多個國家和地區。海外市場,重型H型鋼在全球市場占有率位居世界第三。
其三,企業生產技術、工藝國際領先,重視研發投入,擁有核心自主知識產權,主導或參與制定相關領域技術標準。
從1998年拉開我國熱軋H型鋼發展序幕開始,馬鋼牽頭編制行業第一部國家標準《熱軋H型鋼和剖分T型鋼》,聯合編制第一部指導專著《熱軋H型鋼設計應用手冊》。
其四,企業產品質量精良,關鍵性能指標處于國際同類產品領先水平,盈利能力超過行業企業的總體水平,重視并實施國際化經營和品牌戰略。
馬鋼擁有國內第一條重型H型鋼生產線,作為國內領先、世界一流的H型鋼生產企業,生產能力位居世界第一方陣。
其五,企業具有獨立法人資格,以及健全的財務、知識產權、技術標準、質量保證和安全生產等管理制度。
馬鞍山另外4家單項冠軍企業分別是寶武集團馬鋼軌交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安徽國星生物化學有限公司、泰爾重工股份有限公司、中鋼天源股份有限公司。
這些長期深耕產業鏈細分市場的企業,生產技術和制造工藝領先世界,單項產品市場占有率至少全球前三,是衡量一個地區制造業發展水平的重要指標。
單項冠軍企業背后有哪些故事?
單項冠軍企業最重要的指標是專注、創新和市場占有率。單純研發新技術,無法成為“小巨人”或者單項冠軍企業。專注、創新、敏銳、持之以恒,是這些單項冠軍企業最重要的特質。
還是以馬鋼為例:
自從20多年前,中國第一根H型鋼在馬鋼誕生以來,馬鋼人就有一個愿望——給每根H型產品貼上一個數字標簽,讓客戶使用的每一根馬鋼H型鋼產品都有屬于自己的“身份證”,實現從煉鋼到成品的全流程參數可溯源,填補這一行業空白。
事非經過不知難,成如容易卻艱辛。外方專家曾在重型H型鋼產線嘗試,但由于軋后工序的L2系統跟蹤信號過于復雜,這一愿望始終未能實現。
追夢不止,奮斗不停。項目團隊成員將目光鎖定在產品軋后系統的“逐支跟蹤”這一關鍵技術。團隊聯合寶信軟件開展技術攻關,對現場的測量點不斷地測試調整。初期,他們歷經上千次的實驗,但跟蹤精度始終達不到要求。
團隊在討論后決定轉變思路,放棄原有的傳統跟蹤感應技術,嘗試在關鍵環節引入目前先進的智能系統,結合機器人智能噴碼技術以及通過邊緣提取算法,準確識別每支型鋼批號和端面邊緣位置。方案確定后,團隊再一次進入反復調試環節。上百個日日夜夜,成千次感應、成像分析,數萬條程序代碼……
歷經1年多時間,團隊終于打通關鍵環節,形成從原料到成品的全生產過程數據追溯系統,產品任何生產信息都可以通過該系統進行追溯。在重型H型鋼生產線實踐運行后,實現99.9%以上的可溯源,一舉填補行業空白,讓每一根出廠的H型鋼都有一個獨一無二的數字身份,為新品種開發、產品質量提升和生產穩定提供大數據支持。
在此系統的加持下,重型H型鋼成材率提升了約3%。隨后,智慧制造團隊將該系統的大數據進行二次開發運用,不斷完善能耗管理、軋輥管理、質量管理等,實現重型H型鋼生產的深度數字化、網絡化和智慧化,并將其應用到其他H型鋼產線。
這個故事只是一個縮影。作為關鍵技術和科技創新的“主力軍”,單項冠軍企業在制造業產業鏈中的地位十分重要,不僅能在產業中發揮“領頭羊”作用,還能依靠強大的研發能力帶動產業鏈的發展。
馬鞍山如何培育單項冠軍企業?
詮釋行業標桿,鑄就國之重器。這些單項冠軍企業的誕生,既與馬鞍山深厚的工業底蘊分不開,同時少不了寬松的營商環境。
首先是底子厚。
今年一季度,我市新增規上工業企業140戶,凈增110戶,完成年度凈增目標任務的72.85%,超序時進度47.85個百分點。截至目前,我市現有規上工業企業1604戶。
這些企業是馬鞍山制造業的基石,也是這里不斷培育出單項冠軍企業的肥沃土壤。
其次是環境好。
近年來,我市錨定打造安徽的“杭嘉湖”、長三角的“白菜心”新發展定位,敢于先行先試,在安徽省率先實施“標準地”改革和畝均效益評價……可以說,在優化營商環境上,我市已經有了很多成功的探索。
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冠軍”也不是一天培養成功的!我市將扶持培育單項冠軍企業作為重要工作之一,通過政策托舉,進一步引導企業聚焦實業、深耕主業。
我市2023年印發《關于組織開展2023年制造業單項冠軍市級培育企業入庫推薦及已入省級培育庫在庫企業情況摸排的通知》,共遴選10家企業入市庫培育,累計推薦10家企業入省庫培育。
企業要“發粗、長大”,需要“陽光雨露”,也需要“真金白銀”。我市加大扶持企業力度,積極爭取省、市獎補政策。為入省庫培育企業爭取貸款貼息,單個企業每年最高30萬元,進一步降低制造業企業的融資成本,目前已為我市單項冠軍企業爭取各級獎補資金855萬元。
企業和政府彼此信任和支持,不僅是培育出單項冠軍企業的深厚土壤,也是我市高質量發展的底氣。
最后是重研發。
根據市場需求,我市指導企業創新產品和生產方式,支持符合條件的單項冠軍企業,健全知識產權管理和保護機制,實施研發成果產業化。
一步一精彩,一聲一繞梁,國家級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不僅是優質的企業,更是中國制造變得更強的基石。新型工業化的道路上,馬鞍山“蹄疾步穩”!
記者 鄔剛 通訊員 袁純 劉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