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4日,正月初五,太陽升起,采石磯景區北門廣場鑼鼓喧天、人流匯聚,2024年“非遺過大年 歡樂采石磯”非遺民俗展演活動在此精彩上演。舞龍燈、跳和合、打蓮湘、跳五猖等7項非遺民俗展演輪番登場,眾多市民游客駐足觀賞拍照,現場熱鬧非凡,濃濃年味撲面而來。
金龍騰躍,雄獅起舞。在喜慶的鑼鼓聲中,黃陂龍燈率先登場。兩條巨龍上下翻飛、瞬息萬變,時而“二龍戲珠”,時而“雙龍盤頂”,極盡歡鬧;引獅人揮舞繡球,紅色醒獅緊跟其后,翻滾、跳躍,動作神態惟妙惟肖,引得觀眾陣陣驚呼叫好。
和合二仙,憨態可掬。“采石跳和合”一經亮相,就吸引著眾多觀眾的目光。兩個代表著“和仙”與“合仙”的“大頭娃娃”,一人手持荷花,一人手拿寶盒,站在前方,領著隊伍,跟隨音樂做出“頭碰頭”“拜觀音”“仰天笑”等舞蹈動作,場面歡快喜慶,一展人們辭舊迎新、歡慶豐收的喜悅心情。
高蹺抖鱗甲,龍舞賀新春。來自向山地區的表演隊踩著高蹺閃亮登場。他們手持龍燈、腳踩鼓點,變換隊形、跳著舞蹈,配合默契、技巧滿滿。“為了此次表演,我們已經準備了一個月,就是希望大家在龍年春節里能感受到向山踩高蹺的魅力,記住非遺、傳承非遺。”向山踩高蹺表演者胡厚琴說。
湖陽跳五猖的隊伍可謂是“粉絲”眾多,被人群簇擁著前進。“五猖”是指木、火、金、水、土五行的五方神官,亦稱五方帝君。跳五猖的表演者們或行或舞或趴或躍,跳著各種寓意的舞蹈,將吉祥如意、財源滾滾的祝福帶給觀眾。
絢麗的顏色、靈動的身姿、繁多的花樣,含山滾龍宛如真正的龍騰于云端;精美的花籃、蕩漾的旱船、五彩的蚌燈,民間藝人們邊走邊舞,多彩民俗烘托濃濃年味。含山扎彩,歷史悠久,扎彩工藝以扎制龍燈為主,并伴有花船、花燈和雜燈,扎彩內容取材廣泛、構思精巧,飽含了當地的文化基因和人們的美好祈愿。
而在太白樓前,音樂歡快,蓮湘舞起。表演者們手持蓮湘,敲擊肩、背、腳、頭、腰、腿,節奏鮮明、動作活潑,“聲聲入耳、步步生蓮”。蓮湘舞,流傳于民間,千年傳承、時至今日,因與廣場舞結合,表演性很強,而且擊打身體多部位,很具健身效果,而深受人們喜愛。
“我們提前謀劃、精心策劃,精選了我市一江兩岸7項極具地方特色的非遺民俗進行展演,旨在弘揚傳統文化、展現非遺魅力,促進文化和旅游融合發展,滿足民眾喜慶過年的美好需求,提升群眾文化幸福感、獲得感。”市文化館館長夏扣平表示。
花山區居民張小海身著漢服,特意為非遺展演而來。“能夠在風景優美的采石磯,一次性看到全市的特色非遺民俗項目,我感到非常開心和自豪。因為有這些非遺民俗、地方文化,馬鞍山的年味才更有特色。”他說,希望可以多舉辦這樣的非遺展演活動,讓更多的非遺民俗傳承下去,貼近生活、貼近百姓。
“真是讓我們大開眼界了。”當天,跟隨馬鞍山朋友前來采石磯游玩的江蘇游客李洋,沒想到還會遇到這樣意外的“驚喜”。“展演內容十分豐富、精彩,可以看出馬鞍山文化的厚重與多樣,也能感受到馬鞍山喜慶新春的氛圍。”李洋說。
據悉,此次活動由市文旅局、采石風景名勝區管委會、江東文旅康養集團主辦,市文化館(市非遺保護中心)、采石磯景區管理處、江東旅發公司承辦,分別在采石磯景區北門廣場、采石古鎮中心廣場、采石磯景區太白樓前廣場三個點位進行了展演。
(記者 鄧婷婷 胡乾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