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5日,隨著雨山經開區小視·人工智能谷產業園項目5#至14#廠房全面結構封頂,標志著該項目已完成年前定下的建設目標。短短4個月,一棟棟廠房、總部研發辦公樓“冒”出地面、拔節生長,這背后離不開項目方的全力建設和雨山區經開區“企業包保員”的跟進服務。
“在馬鞍山投資建設人工智能谷產業園,是我們拓展安徽市場的重要舉措,也是打造小視科技上市后的產業閉環配套基地。”小視·人工智能谷產業園工程總監劉小亮介紹,小視·人工智能谷產業園項目由小視科技(江蘇)股份有限公司投資建設,該公司是江蘇省人工智能代表性企業,定位為“智慧視覺行業全場景生態服務商”,以原創AI算法、大數據分析、物聯網平臺為核心能力,已獲得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瞪羚企業”等稱號。2023年9月16日拿到施工許可證后,小視·人工智能谷產業園項目破土動工。
小視·人工智能谷產業園項目計劃用地190畝,總建筑面積約20萬平方米,總投資21億元,固定資產投資9億元。其中,項目一期投資10億元,占地約80畝,將建設標準化智能智造廠房、生產研發辦公中心及配套服務設施。
“項目計劃今年12月竣工驗收。為了盡早實現項目投產達效,我們提前謀劃招商工作,大力引進上下游頭部企業入駐園區,實現園區建設與項目招引聯動推進。”劉小亮說,目前,產業園已完成30%左右的招商,涉及計算機服務器研發、機器人制造、電子科技等相關產業。
“我們招引企業入駐時比較謹慎,雨山經開區管委會的審查也比較嚴格。”劉小亮說,產業園每招引一個企業,雨山經開區管委會便會先前往對方企業進行綜合測評,重點考察企業的生產線、財務報表和稅收情況,對比產業園的環保、稅收和投資強度門檻,對企業所屬的行業是否符合產業園的規劃、是否與雨山區主導產業相契合進行“把關”。“我們將打造一個集研發設計、成果轉化、生產制造、產品展示和功能配套于一體的高品質智能園區。”劉小亮表示。
鉚足干勁,加快節奏;大抓項目,抓大項目。2023年,雨山區全年實現GDP271.4億元,增長5.3%;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2.2%;高技術產業增加值增長52.7%;兩大主導產業產值突破200億元,蟬聯全省制造業綜合發展“10強區”“10快區”稱號。園區擴區成功獲省政府批準,榮獲安徽省新材料產業“十強”園區;國資國企改革持續推進,“1+5+N”國有資本結構不斷優化,培育一批國家級專精特新企業、工業互聯網企業和綠色工廠,榮獲全國科普示范區、省科技創新區。
雨山區相關負責人表示,2024年,該區將持續培育壯大磁性材料產業集群建設,把數字賦能制造業高質量發展作為牽引性抓手,依托寶信、中安科打造數字經濟產業園,統籌協調提升全區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強化高新技術企業培育,建強用好眾創空間、企業研發中心等一批創新平臺。在抓好項目建設的前提下,持續推進“七未”項目集中攻堅,大力推進高水平開放,深度融入長三角一體化發展,謀劃引進一批行業內領軍企業和鏈主企業,爭取更多大項目、好項目落地雨山,努力實現開門紅、季季紅、全年紅。
記者 張令琪 通訊員 雍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