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少年,身著漢服,站在千年文物前,吟誦詩歌,說著馬鞍山出土文物的來歷、六朝習俗和二十四節氣……”在“文旅花山”微信公眾號、“蕓咖啡不苦”視頻號等平臺,“文物傳承 小小講解員”“童‘說’二十四節氣”等視頻,講述著文物、歷史和馬鞍山的故事。
對于節節攀升的瀏覽量和好評如潮的反響,視頻主創者、花山區文化館館員程蕓既驚喜又欣慰。熱愛文藝的她,堅持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從“小不點”的大視野,設計新穎傳神的形象和場景,通過短視頻的表現形式,開展網絡藝術創作,給孩子們帶來不一樣的審美享受。
“以孩子們喜歡的方式說文化,如每個節氣有哪些美食可以品嘗,有哪些方式來迎接中國傳統節日,詩人們又是如何記錄的。視角就大了,內容也豐富了。”有著多年教學經驗的程蕓堅持以文化人,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美學和孩子們的審美巧妙對接,再和孩子們一起現場創作,在學習中創作,在創作中學習,既寓教于樂,又培育了文藝“新苗”。
網友評價程蕓的視頻“好看又清新,中看又中用”。程蕓認為這是對一名基層文藝創作者的肯定。因為熱愛,所以堅持。為了一心專注文藝創作,2016年,程蕓結束了18年小學教學工作,進入花山區文化館,開展文化惠民服務,下社區為群眾文化表演提供指導,進學校為孩子們作文藝輔導。
“當故事遇見文化,文物活了,故事也出圈了,這份力量將永續不絕。”程蕓堅信,我市加快建設獨具魅力的文化強市,將大大繁榮文藝創作,推動新時代文藝出新出彩。未來,她將持續專注少兒文藝,立足城市的核心文化資源和品牌,關注少年們健康成長,尋求新角度、新主題、新切入點和新敘事方式,創作更多啟迪心智、開闊眼界、增長知識的文藝作品,讓孩子們在藝術的光芒下茁壯成長。
記者 劉小慶 通訊員 張詠梅
[編輯:
吳曲波 審核:戎小平 審簽:王小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