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5日晚7時許,在安民街道映翠社區機運新村,吃過晚飯下樓散步的居民楊芳提著兩袋垃圾來到生活垃圾分類投放點投放。自小區“撤桶并點”后,楊芳和鄰居們逐漸養成了定時定點投放垃圾的習慣。
今年以來,我市繼續加快打通垃圾分類“最后一公里”,以點帶面有序推進“撤桶并點”工作,并取得初步成效。據統計,截至目前,19個居民小區實現“撤桶并點”。
作為垃圾分類中的重要一環,小區“撤桶并點”并不是一道簡單的“加減法”。市城管局堅持把宣傳作為垃圾分類的先導工程,累計開展居民小區地推宣傳活動90余次,發放宣傳物料5000余份,認真聽取居民意見,紓解居民對小區“撤桶”抵觸心理。同時,積極組織街道、社區工作人員和志愿者開展“敲門行動”,一對一入戶宣傳5萬余戶,張貼發放一封信和告市民倡議書,確保最大程度上普及“撤桶并點”工作的政策和意義,營造“抬頭可見,就在身邊”的宣傳氛圍。
“‘撤桶并點’后,新設立的垃圾分類亭美觀大方,扔完垃圾后還可以到旁邊的洗手臺洗個手。”康嘉大景城小區居民陳美鳳說,在每天居民投放垃圾集中的時間段,有專職督導員值守在垃圾分類亭,指導居民正確投放垃圾,各類垃圾配有專門的運輸車,定時將垃圾清運出小區,保持小區和垃圾分類亭衛生環境。
“撤桶并點”是小區生活垃圾分類落地的重要標志,我市堅決按照設施不齊全不撤桶、不宣傳不撤桶、督導員未上崗不撤桶原則,有步驟有計劃穩步推進居民小區“撤桶并點”工作。楊芳所在的雨山區安民街道映翠社區機運新村作為“撤桶并點”第一批示范小區,于7月20日率先完成“撤桶并點”工作,小區內20余個垃圾桶全部撤除,2個分類集中投放點正式運行。
“結合垃圾產生量、居民出行路線、垃圾清運路線等多重因素,我們在小區內選定和設置了2處分類集中投放點。”市城管局垃分辦負責人周松介紹,按照全市統一規范,投放點設置投放區、洗手區、宣傳區等,均配備一名生活垃圾分類專職督導員,引導居民分類投放垃圾,潛移默化培養市民定時定點投放習慣,推動生活垃圾精準分類。與此同時,實施“撤桶并點”的居民小區在原來的垃圾桶撤掉后,在原址放置了色彩豐富、形態優美的花卉植物,美化小區的環境。“垃圾分類美化了環境,讓小區居住環境更加舒適。現在小區居民都對‘撤桶并點’后的衛生環境極為贊賞。”周松如是說。
據了解,為切實做好“撤桶”與“并點”工作的有效銜接,市垃分辦還制定了《馬鞍山市生活垃圾分類工作考核方案》,安排專班成員每日對各載體督導員、垃圾清運等“撤桶并點”工作開展情況進行現場督導檢查。截至目前,共開展督查42次,并通過嚴格考核和對考核結果的運用,對干得好的表揚激勵,干得差的約談通報,實現干好干壞不一樣的績效評價,不斷提升各責任主體的工作積極性創造性。
記者 余萍 通訊員 張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