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5日,馬鞍山市宇環輪船有限公司所屬“新環宇”輪岸電受電設施改造結束,標志我市在全省率先完成600總噸以上運輸船舶岸電系統受電設施改造工作,比交運部要求的計劃時間提前了兩年半。此舉為我市港航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綠色動能。
據市港航管理服務中心負責人介紹,截至目前,我市累計改造船舶552艘,其中,1200總噸以上貨船356艘、600—1200總噸以上貨船172艘、“海進江”貨船24艘,申請中央預算內補助資金3389.82萬元。
兩年前,《長江經濟帶運輸船舶岸電系統受電設施改造推進方案》實施。方案提出,計劃利用五年時間,完成長江經濟帶11省運輸船舶的岸電系統受電設施改造。兩年多來,市交運局、市發改委迅速部署,市港航管理服務中心積極對接相關部門,多措并舉推動政策落地落實。
協調推進,聚力抓在“勤”。實施改造第一年,是各項工作最集中時段,市港航管理服務中心從聯系備選設備方,到落實改造實施方,以及開展完工檢驗各環節,均明確牽頭機構抓總、責任部門協同,并積極對接市發改委、國家電網等單位,強化跨行業、跨部門的協作聯動,保障改造工作順暢開展。包保服務勤,該中心制定任務分解清單,對年度改造目標進行細化,班子成員實行包保督導,按區域落實包保聯系點,各派出機構責任到人、跟蹤到船,督促改造進度,掛圖作戰、對表推進。通過上門走訪,協調設備商、改造廠家,推動改造進程。攻堅調度勤,因改造首年時間緊、任務重、流程多,疊加疫情、汛情影響,改造時序一度滯后,該中心數次召開專題會議,制定攻堅月活動方案,克服不利因素,加班加點推進,有力保障了年度目標的完成。
強化調度,合力拼在“細”。受電設施改造屬于后期改裝,受船體構造限制,安裝部位、線纜布置多樣。為防止損害船體結構強度、消除有限空間火災隱患,船舶檢驗人員克服涉改船舶點面分散的困難,堅持現場實船檢驗,按流程從嚴從細完成驗收檢驗,牢牢把住質量關,確保完工檢驗細。船舶受電設施改造時間跨度長,有個別船舶因為拆解、注銷、扣押等不能實施改造,為用好用實改造資金,及時從新增運力中梳理同類型船舶參加改造。補助資金分12批次在網站公示,接受社會各界監督,期滿后按規定程序發放,做到發放核校細。建好更需用好,該中心在常態化管理中,督促靠港船舶按規定接駁岸電,并對使用岸電的船舶應實施優先靠泊、減免岸電服務費等激勵措施,做到使用監管細。今年以來,全港靠港船舶岸電已接電3824次、時長3.88萬小時、用電量15.3萬千瓦時,折算碳減排41.6噸。
記者 劉小慶 通訊員 盛凱 何小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