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新四軍七師含和獨立團舊址被命名為全省首批“安徽省新四軍歷史研究會紅色教育基地”。
“自建成后,來這里參觀的人絡繹不絕。”4月22日,記者來到位于含山縣林頭鎮青龍村王老自然村的新四軍七師含和獨立團舊址,林頭鎮青龍村黨總支書記張文宗告訴記者,“這里是當時新四軍七師含和獨立團團部所在地,舊址是根據當時的建筑風貌修建的四合院式的建筑,前后兩進、東西兩邊各有一棟廂房。”
新四軍七師含和獨立團舊址于2021年6月建成,通過豐富的歷史實物、照片和翔實的資料,生動展示了含和獨立團的戰斗場景,全面記載了含和獨立團的發展脈絡和光輝歷程。該舊址總占地面積479平方米,建筑面積252平方米,主體部分由“精忠報國、含和砥柱”“抗日烽火、戰斗歷程”“魚水深情、勝利之本”三個展廳組成。
一
走進展廳,可以體驗一次震撼心靈的“紅色之旅”。
1938年1月13日起,日軍先后三次出動飛機對含山縣城進行狂轟濫炸,1938年4月26日,日軍板井聯隊調集1000多人,在飛機、大炮和騎兵的配合下,大舉進犯含城。
哪里有壓迫,哪里就有反抗。日軍入侵和含地區激起了人民的強烈反抗,愛國青年紛紛奔走呼號。1938年3月,含山縣民眾抗日動員委員會即宣告成立。
展廳里有兩張照片引人注目,照片的主人公是被稱為“最美抗日女兵”的成本華。1938年初,日本侵略者侵入和縣,和縣人民奮起抵抗,成本華指揮戰斗,最終被日本侵略者俘獲。面對死亡,她雙手交叉抱在胸前,輕蔑地微笑著,并讓記者給她拍了一張照片然后含笑赴死。成本華犧牲時年僅24歲。
1938年夏,東北流亡抗日挺進隊進入含山北部的黃山一帶,宣傳《抗日救國十大綱領》,幫助群眾種地,動員青年參軍,并改組含北農民自衛隊,成立含山最早的抗日武裝——黃山游擊隊。1940年4月,中共清林區委組建了半湖鄉游擊隊,隨后,又相繼誕生了銅關游擊隊、梅山游擊隊等多支抗日武裝,和含各地燃起了抗日的烽火。
為整合和含地區抗日力量,1940年8月,半湖鄉游擊隊擴編為含和獨立連。1941年7月,含和獨立連返回和含地區,開始恢復和含游擊區的敵后抗日活動,并成功地組織了一次突襲活動,取得了含和獨立連返回和含地區后的第一次勝利。
二
展廳內,有一張圖表,清晰展示了含和獨立團的發展歷程。1941年11月,新四軍第七師將含和獨立連、趙鵬程游擊隊和五十七團、五十六團部分主力合并成立含和指揮部。1942年4月,撤銷含和指揮部,成立含和獨立團。1943年2月,以含和獨立團為骨干與五十五團部分組建成立含和支隊。隊伍從組建時的900多人發展到5000多人,成為和含地區抗日的中流砥柱。1944年9月,含和支隊進行整編,重新組建含和獨立團。
展廳內,大量事實照片展示了含和獨立團出征、冒著槍林彈雨戰斗、救護傷病員、繳獲戰利品等場景。含和獨立團和其他新四軍一樣,在艱苦卓絕的抗日戰爭中,始終堅持黨的領導,嚴守紀律,敢于亮劍,敢打敢拼。
記者來到第二展廳,這個展廳主要是介紹獨立團參加的戰斗場景。螺螄灘(位于今蕪湖市鳩江區)是駐守偽軍較多的一個據點,有偽軍400多人,易守難攻。針對敵強我弱的實際情況,含和獨立團決定采取“引蛇出洞”的策略,把敵人引出碉堡,進行消滅。1942年6月1日下午4時許,當地游擊隊開始對偽軍進行襲擾,偽軍不知有詐,紛紛從據點里面沖出來,鉆進獨立團事先埋伏好的伏擊圈,含和獨立團三連、七連前后夾擊,向偽軍發起猛攻。這時,在附近田野里耕作的農民掄起鋤頭、緊握大鍬,前來為獨立團助陣,軍民聯合殺敵。傍晚6時許,戰斗結束,這次戰斗共繳獲長槍100多支,斃、傷偽軍150多人。當晚,團長馬長炎向師部發出了“首戰告捷,我僅一人負傷”的告捷電。
第二展廳還有“奇襲百旺市”“血戰石灰張”“運漕全殲戰”等多個抗日故事介紹。
三
軍愛民,民擁軍,軍民魚水一家親。在硝煙彌漫、槍林彈雨的戰場中,和含抗日根據地的廣大人民與新四軍官兵結下了生死與共的深厚情誼,他們不畏艱險,不屈不撓,用生命和鮮血展現了“愛黨愛軍”的光榮品質,書寫了感動天地的報國篇章。
在第三展廳里,展示了“一次特殊的任務”。含和獨立連指導員張建在黃山區委書記葉碧密切配合下,于1941年大年三十晚開始,摸清敵情,安排線路,正月初八從二師駐地定遠縣藕塘將七師副師長傅秋濤及張铚秀等十多位師團營干部接出,途中喬裝打扮,歷經八天八夜護送至無為嚴橋新四軍第七師師部。時值春節期間,沿途群眾自覺掩護并安排住宿,同時主動用炒米、糖果和茶葉蛋等食品熱情招待,讓傅秋濤等人過了一個特殊的春節。在地方黨組織和人民群眾的支持下,傅秋濤等巧妙突破日偽頑軍的層層封鎖,順利到達目的地。
團長馬長炎的大兒子馬元飛在和縣耿家油坊出生的第二天,適逢日軍“掃蕩”,馬長炎在外地打仗,房東耿大娘冒著生命危險,守護在馬長炎愛人盧前玉的身邊,直到警衛員趕到,護衛著盧前玉和新生兒轉移。
含和支隊參謀長張铚秀的大兒子張政民也是在和縣南義鎮一個農民的家里出生,當時形勢非常危急,房東大娘悉心照料張铚秀的愛人丁亞華,巧妙地與敵人周旋,保護著母子的平安,直至部隊趕到。
……
“我市首個‘安徽省新四軍歷史研究會紅色教育基地’掛牌,對進一步弘揚紅色文化、傳承紅色基因、大力宣傳和發揚新四軍精神具有重大意義,將引導廣大黨員干部凝聚奮進合力,堅定理想信念,為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大精神力量。”含山縣新四軍歷史研究會會長周文斌說道。
記者 蘇自山 通訊員 張維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