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今年3月底,全市高新技術企業達872戶,28家企業30個項目獲得創新券抵扣385萬元,帶動企業研發投入超千萬元……
數據無言,擲地有聲。近年來,市科技部門始終堅持把科技創新作為高質量發展的關鍵引擎,在創新平臺建設、創新主體培育、創新品牌打造、創新人才引育、創新開放合作五個方面構建“五位一體”科技創新體系,通過持續營造良好的科技創新環境,激發全市科技創新動力,進一步提升了全市科技創新能級。
在創新平臺建設上提升科技創新能級。近年來,市科技部門重點在高端裝備制造、電子信息、數控機床、新材料等戰略性新興產業領域,引入與我市產業關聯度大的相關高校、科研院所,與政府、縣區(園區)和企業聯合共建新型研發機構。截至目前,全市共建有馬鞍山南大高新技術研究院、中科(馬鞍山)新材料科創園等超200個省級以上重大創新平臺,實現了縣區、園區全覆蓋。與此同時,積極支持中鋼礦院聯合中南大學等高校院所,謀劃開展國家重點實驗室重組,全力爭取納入國家重點實驗室體系。推動寶武馬鋼、中鋼礦院等省技術創新中心建設單位對標國家技術創新中心建設標準,積極爭創國家創新平臺。
在創新主體培育上提升科技創新能級。市科技部門以“雙倍增”行動為引領,著力構建科技企業“微成長、小升高、高壯大”的梯次培育機制。加大高新技術企業培育力度,切實做好高企申報推薦。截至今年3月底,全市高新技術企業達872戶。完善“高技術、高成長”的“雙高”培育企業服務機制,組織常態化企業服務,全力解決企業培育發展中遇到的難題。同時,引導企業加大研發投入,確保今年全市研發投入增長10%以上。
在創新品牌打造上提升科技創新能級。市科技部門進一步深化長三角科技創新券通用通兌試點,完善創新券通用通兌實施機制,擴大創新券使用范圍,優化兌付流程。截至今年3月底,全市已有28家企業30個項目獲得創新券抵扣385萬元,帶動企業研發投入超千萬元。此外,推動本地高校科技成果“三權”改革。推動安徽工業大學參與省職務科技成果賦權試點,已有7項重大科技成果完成賦權改革,年技術合同交易額首次突破2億元。
在創新人才引育上提升科技創新能級。我市地處長三角中心腹地,兼屬合肥、南京都市圈,但是在引進博士和海外高層次人才方面,則處在經濟強市的夾縫中間。為此,市科技部門出臺“研發飛地”專項政策,支持企業在滬蘇浙等發達地區就地引才。目前,全市已建成企業研發飛地18個,招引各類高層次人才近百人。同時,通過科研項目聚才,依托省科技計劃項目、人才團隊、國際合作等項目,壯大高層次人才規模。2022年,全市各類科技項目引育高層次科技人才200余人。
在創新開放合作上提升科技創新能級。深度融入長三角科技創新體系,全面共享共用長三角科技創新資源。2022年以來,與安徽省科技情報研究所共建的市智慧環境知識服務平臺上線運行,與上海研發公共服務平臺合作運行的長三角科技資源共享服務平臺馬鞍山專窗資源日趨豐富,累計發布長三角地區人才、服務機構、研發設備等創新資源8000余項。深化政產學研合作,2022年以來,成功主辦第二屆南京都市圈創新合作大會,簽約合作項目24項。強化區域協同攻關,2022年以來,先后組織企業與長三角創新主體合作實施省科技計劃項目8項,其他各類在研項目100余項。
記者 楊正文 通訊員 蔣李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