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春陽暖照,油菜花次第而開,馬鞍山大地被一片金黃席卷。
在含山縣環峰鎮夏橋村,看植保無人機穿梭于金黃花海之上,藥霧精準均勻噴灑而下,種糧大戶王傳生的心定了下來。“有無人機‘一噴多防’,不僅省時省工省成本,還能同時防治病蟲害、提高結實率,油菜豐收在望了。”他說。
今年,王傳生將油菜擴種到700多畝。“一方面,稻油輪作,改善土壤肥力,‘一田’實現‘兩收’,效益提升;另一方面,從耕地、種植、植保到收割、烘干,生產全程機械化,田雖忙起來,人卻更省心。”他說,像他一樣利用冬閑田種油菜的越來越多了。
為守這片“花海”,王傳生動用了“無人機”,李有忠則“鏈”上了物聯網。
在和縣龍門水稻種植家庭農場的物聯網智慧管理平臺上,油菜、小麥等農作物的長勢情況、土壤墑情、植保記錄等信息一目了然。作為農場負責人,李有忠深知科技才能興農,在應用新技術、新裝備的同時,積極引進農業物聯網,通過“看得見”實現“管得好”,讓農業生產更智慧。
廣種油菜籽,充實“油瓶子”。近年來,我市持續優化作物區域布局和品種結構,大力推廣“稻油”輪作模式,引導優質油菜單一品種的整建制規模化種植,市縣兩級共建“按圖索油”升級版示范田,充分挖掘油菜擴面潛力;突出機械化、綠色化、標準化生產,集成落實綠色高質高效生產技術,打造一批百畝攻關田、千畝示范方、萬畝示范片,輻射帶動大面積均衡增產,提高油菜種植效益。
當前,我市在田油菜46萬畝,比去年增加了7.7萬畝,超額完成6萬畝擴種任務,“黃色海洋”正迎著春風歡快生長。
擁“海”而興,三產相融。日前,“幸福當涂 多彩護河”2023’護河鎮首屆油菜花節開幕,吸引了數百名游客共享芬芳,共赴“花田之約”。近年來,護河鎮積極拓展油菜觀光、菜用等功能,整合鎮域旅游資源,打造油菜觀光帶,發展集賞花旅游、休閑娛樂、增收致富于一體的“花經濟”,在穩定油料作物生產的同時,延伸油菜產業鏈條,實現“一菜多用”。
而走進當涂縣黃池鎮,在馬鞍山天順農業科技有限公司,7D功能型菜籽油加工生產線生產出來的菜籽油不僅色澤清透光亮,還最大程度保留了營養品質,將菜籽油每斤的售價提升至15元左右;在“快樂青年”1號基地,稱重、裝壇、腌制、處理,一捆捆首茬嫩莖葉變身成為爽口下飯的咸菜薹,通過線上線下銷售走上人們的餐桌。
它們的背后,有不同,高油酸油菜兼具觀光和油用價值,咸菜薹使用的原料屬于白菜型品種,鮮食菜薹則為甘藍型,根據用途不同推廣不同的品種,專用新品種不斷涌現;也有相同,采取“科研攻關+部門推動+基地示范+主體應用”方式,建立油菜協同創新與技術研發集成示范推廣體系,創新“企業+合作社+農戶”等利益聯結方式,統一標準化生產,發展訂單農業,實現產銷聯動……科技的深度介入,正讓“一菜多用”的發展空間更廣闊、效益更高。
踏浪前行,不懼風雨。下一步,我市將錨定農業現代化,按照區域化、機械化、綠色化、多功能化、品牌化,加快構建油菜綠色高效全產業鏈,大力拓展油菜菜用、觀光、蜜用、肥用等多種功能利用,重點發展“觀光+油用”“菜用+油用”“菜用+肥用”等模式,促進一二三產深度融合,全面提升油菜綜合效益,推動油菜產業綠色高質量發展。
記者 鄧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