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馬鋼國際經濟貿易有限公司申報的約7萬噸進口鐵礦石順利通關,這是該公司首次采用“一保多用”“匯總征稅”擔保方式進行申報,擔保金額627.41萬元。
“一保多用”是海關總署實施以企業為單元的稅收擔保改革,改革后的海關稅款擔保進一步擴大了擔保用途及范圍,一份擔保可以同時在全國海關用于匯總征稅、納稅期限、征稅要素等多項稅款擔保業務,實現了“一保多用、一地備案、全國通行”。
去年,馬鞍山海關向馬鋼國際經濟貿易有限公司介紹了“一保多用”“匯總征稅”模式。但由于當時該企業正在使用紙質的大額銀行保函,無法按照“一保多用”“匯總征稅”進行申報。
去年底,在馬鞍山海關的溝通協調下,馬鋼國際經濟貿易有限公司實現了電子擔保保函聯網,原以為這下就能使用新的稅收擔保模式了,但問題又來了。原來,馬鋼國際經濟貿易有限公司一直以為每筆業務結束的次月第5個工作日是匯總征稅的固定時間。而從公司運營來看,次月第5個工作日交稅,影響了公司的進項稅抵扣。因此,盡管政策很好,該公司卻一直不敢嘗試。
前不久,馬鞍山海關關員再一次來到馬鋼國際經濟貿易有限公司開展政策宣講。通過聆聽政策解讀,企業了解到,匯總征稅是在次月的前5個工作日交稅,并不一定要在第5個工作日交稅。企業可以在稅費信息生成后,按照自己的需求選擇在最后期限前的任意時間交稅。交稅后,保函即可自動恢復額度,便于下一次重復利用。發現企業自身對“一保多用”政策存在誤解后,馬鋼國際經濟貿易有限公司有關工作人員立即按“一保多用”“匯總征稅”擔保方式,對最近進口的一批鐵礦石進行申報。
近年來,馬鞍山海關積極落實“以企業為單元的稅款擔保改革”相關要求,突出了“電子化辦理、一保多用”特點,真正讓數據多跑路、企業少跑腿。順暢的通關流程,讓企業切實享受到改革帶來的政策紅利。今年以來,馬鞍山海關為馬鞍山鋼鐵股份有限公司、馬鋼國際經濟貿易有限公司等企業,共辦理“一保多用”業務16票,擔保金額1.015億元。
馬鞍山海關綜合業務一科科長李松表示,下一步,馬鞍山海關將持續推廣稅款擔保改革,并結合關區內企業進口貨物以大宗散貨為主的特點,深入開展“合暢2023”活動,積極回應企業訴求,著力減輕企業稅款負擔,營造更加便捷高效的口岸營商環境,用更多更好的政策紅利助力企業發展,推動我市外貿高質量發展。
記者 王永霞 通訊員 葛秋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