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胃管引流的顏色看,可能存在消化道出血和潰瘍情況,要及時跟蹤觀察……”1月16日9時,市人民醫院重癥醫學科病房,該科室副主任張亮正在和同事們一起查房,并針對每個病人的情況調整治療方案。
1980年出生的張亮,2003年從皖南醫學院臨床醫學系畢業后,便開始了他的職業生涯。從事內科工作6年后,2009年,張亮來到了市人民醫院重癥醫學科工作。無論何時,重癥醫學科在整個醫療系統中永遠是最后一道防線,在他們身后,守護著的是一道“生死之門”。
隨著疫情防控進入新階段,張亮和同事們也面臨著新的壓力和挑戰。
面對新情況,作為一名黨員和科室副主任,張亮以身作則,帶頭堅守在崗位上,加班加點,從不叫苦叫累。即便自己身體出現了不適的情況,他也一直沒有離開。“我們這個團隊真的很團結,大家都非常敬業,責任意識很強。”張亮說,在這個特殊時期,正是有了這樣團結奮進的團隊,才能更好地奮戰在搶救患者的第一線。
不同于普通病區的病人,重癥醫學科的病人,病情危重、病情變化快,需要醫護人員隨時關注、隨時調整治療方案。對張亮來說,每天上班的第一件事就是來到病房,仔細查看每個病人的實時情況,做到心中有數。張亮說,重癥醫學科的醫生不僅要有理論功底,也要具備較強的實踐操作能力及沉穩的心理素質?!拔覀儾粌H要救治病人的生命,也要盡全力幫助他們恢復臟腑功能,實現日后高質量的生活?!睆埩琳f。
但無論身處何種急難險重的境地,對于“戰斗經驗”豐富的張亮來說,都會憑借扎實過硬的業務素質、沉穩堅韌的意志品質,解決一道道難題,化解一個個危機。
“去年12月下旬,一位年僅36歲的女士從急診科轉到我科室,這個病人患有糖尿病,血流動力學很難維持,處于休克狀態,十分危急?!睆埩帘硎?,經過大家齊心協力搶救醫治,該病人終于轉危為安,轉入普通病房。
醫者仁心,無悔奉獻。早在2020年新冠疫情剛爆發時,張亮就被派往市第四人民醫院隔離病房進行支援,一干就是40多天。也就是在那個時候,他在“疫”線火線入黨,成為了一名光榮的共產黨員,他深感自己肩上的責任更重了。張亮表示,在院黨委的正確領導下,在同事們的全力配合下,自己也將一如既往堅決落實“應收盡收、應治盡治”,全力以赴保健康、防重癥,做好病人生命健康的“守護者”。
記者 黃瑩 通訊員 夏雷蕾 王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