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加快發展方式綠色轉型”,強調“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綠色化、低碳化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關鍵環節。加快推動產業結構、能源結構、交通運輸結構等調整優化”。
我市各部門、企業的廣大干部職工紛紛表示,將學習好、宣傳好、貫徹好黨的二十大精神,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拿出真招實措,推動綠色發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推動產業結構調整優化
我市以新材料、高端裝備制造、新能源和節能環保為重點,大力培育發展戰新產業,加快推進市十大新興產業的項目謀劃調度、“雙招雙引”落實、重點平臺搭建、產業生態提升等工作,加快構建現代產業體系,為制造業三年倍增持續注入強勁動力。今年前10月,全市戰新產業產值增長24.4%,高于全省平均9.2個百分點,居全省首位。
市發改委產業和高技術發展科四級主任科員陸陽說:“綠色,是高質量發展的底色。我們將以黨的二十大精神為指引,圍繞制造業三年倍增行動計劃,發揮戰略性新興產業重要引擎作用,大力發展綠色產業,不斷探索綠色可持續發展的新路徑、新模式、新方法,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和創新發展,打造經濟發展新動能,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
11月26日至29日,以“新材料激活產業新動能”為主題的第二屆國際新材料產業大會在安徽蚌埠開幕,寶武集團馬鋼軌交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馬鋼交材”)選送的B型地鐵綠色環保車輪在大會上一展風采。這款新型綠色環保車輪是全球首次在B型地鐵車輛上應用,也是國內第一例在地鐵列車上應用的成功案例。
“這款車輪是一種由金屬件、耐高溫橡膠件、緊固件等組裝成的組合型車輪,與地鐵車輛現用整體車輪相比,減振、降噪效果顯著。與以前只用于有軌電車的綠色環保型組合車輪相比,這款車輪不僅軸重大,還增加了制動功能。”馬鋼交材技術中心主任工程師劉智介紹。這款車輪打破了國外技術壟斷,填補了國內地鐵車輛用綠色環保車輪空白,為國內軌道交通行業提供了一套全新綠色解決方案,進一步提高了我國在綠色環保車輪產品領域的綜合競爭力。
大力發展綠色低碳產業
為加快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推動實現“雙碳”目標,我市于去年印發了《單位能耗產出效益綜合評價實施方案》,在全省率先開展“能效論英雄”改革,通過“正向激勵+反向倒逼”,精準發力扶優汰劣,加快企業綠色低碳轉型發展。
單位能耗產出效益綜合評價,結果運用是關鍵。為扎實做好單位能耗產出效益綜合評價“后半篇”文章,今年以來,我市以評價結果為依據,多措并舉強化結果應用,全力推動高耗能行業轉型升級、高耗能低效益企業轉產出清,收到較好效果。
市發改委能源和環境資源辦公室副主任杭前文說:“我們將立足市情實際,加強清潔能源替代,大力推進太陽能、氫能、生物質能等可再生清潔能源發展。強化煤炭清潔高效利用,嚴控新增耗煤項目,新、改擴建項目實施煤炭減量或等量替代,推動煤炭消費指標向優質高效項目傾斜。嚴格落實能耗雙控制度,持續開展單位能耗產出效益綜合評價,通過‘正向激勵+反向倒逼’,精準發力扶優劣汰,加快重點用能企業節能降碳技術改造,不斷提升企業綠色低碳化水平,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
一江兩岸,越來越多的企業以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綠色化、高端化為主線,實施技術改造,為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和工業經濟平穩較快增長注入新動能。
今年,位于慈湖高新區的圣戈班管道系統有限公司先后獲得安徽省綠色工廠、安徽省智能工廠等稱號。該公司高爐節能改造項目于 10 月底投產。項目改善煤粉燃燒、降低焦炭消耗,單噸綜合成本下降 40 元;高爐鼓風機汽動改造計劃于 12月份投產,該項目提高送風能力,以活躍高爐爐缸,降低能耗,年收益約 260 萬元;環保提升原料大棚改造項目也將在年底投入使用。
“綠色技改項目接二連三。”圣戈班管道系統有限公司董事長邵先德欣喜地告訴記者,該公司2022年度技改項目總投資3018.5 萬元,包含鐵廠、管道和管件工廠設備技改以及公司數字智能化改造等。項目完成后可新增產值 4000 萬元,新增稅收800萬元。
推進各類資源節約集約利用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實施全面節約戰略,推進各類資源節約集約利用。”我市各地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導向,讓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
“當前,我市仍處于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能的攻關期。”市經信局節能和資源綜合利用科科長陳晨告訴記者,“我們將持續聚焦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強化源頭減量,嚴格過程控制,優化末端治理,加快制造業綠色低碳轉型和高質量發展,構建以高效、綠色、循環、低碳為重要特征的現代工業體系,重點針對鋼鐵、水泥、化工、造紙等高耗能行業,制定切實可行的碳達峰實施方案,引導重點用能行業實現綠色低碳轉型。”
今年 3 月份以來,我市在全省率先開展鑄造產能綜合評價,通過設立指標體系、開展綜合評價、強化結果運用,推動全市鑄造行業提質增效,讓鑄造企業告別“傻大黑粗”,邁向“綠色智造”。
“綠色智造”,降低資源能源消耗是“重中之重”。
“摳成本,要下‘細’功夫。”馬鋼特鋼公司設備管理室煉鋼點檢作業區電氣高級操作韓施亮說起工作中的一個小故事。
自動測溫取樣槍在前期使用過程中,經常因槍頭被燒毀出現故障,造成了備件消耗。韓施亮帶領團隊努力攻關,在硬件增加停止位雙保險、修改變頻器參數、修改旋轉—展開—插入全過程的自動程序、在 HMI 操作畫面增加熔清期取樣及終點取樣選擇按鈕……終于,通過一系列改造和優化,大幅降低了槍頭故障率。說起成果,韓施亮滿是自豪。
“節約一分不嫌少,浪費一分就嫌多。”馬鋼特鋼公司設備點檢職工從“廢”字上做文章,想方設法讓廢舊的消耗件、微小物料“起死回生”,延長備件使用壽命、縮短備件維修時間、降低備件庫存。一年多來,為產線降低設備和備件成本近千萬元。
記者 鄔剛 通訊員 羅繼勝 邱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