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增強孩子們珍惜糧食的意識,連日來,雨山區校園掀起了“光盤行動”的熱潮,讓學生們從自身做起、拒絕浪費。
昨日上午,雨山幼兒園中一班內,老師正在給小朋友們上一堂“拒絕浪費、從我做起”的活動課。課堂上,老師給小朋友們講解了“光盤行動”的意義,并通過誦讀古詩《鋤禾》等方式,潛移默化地讓孩子們養成節約的好習慣。在午餐時間,老師又通過就餐引導,讓孩子們踐行“光盤行動”。
“我們每張小飯桌有一名小組長,由孩子輪流擔任,引導其他孩子有序進餐。我們也會通過講解,讓他們了解各種食物的營養價值,并從小養成不挑食、不浪費的習慣。”雨山幼兒園中一班老師葛芳說,通過“小手拉大手”的方式,讓小朋友們將“文明就餐禮儀”理念帶回家,逐步影響家人,營造“光盤行動”濃厚氛圍。
不僅是幼兒時期,中小學階段也是行為習慣養成的關鍵時期。在馬鞍山市第一中學,學生們周一至周五在學校住宿,用餐成為他們校園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上午第四節課下課鈴響起,每個班就有幾個學生來到食堂,將裝有本班學生餐盒的保溫箱拎到教室。學生們有序領到餐盒,吃完后再將餐盒、餐勺分類擺放進保溫箱內,再由學生拎回食堂,整個就餐過程安靜有序。
值得注意的是,每個班的門口擺放著一個廚余垃圾桶,學生們可以將就餐過程中吐的骨頭等殘渣倒進去。學校每個月會開展一次“文明就餐”流動紅旗評選,殘渣最少、就餐最文明的班級將獲得流動紅旗,獲得流動紅旗的班級每人獎勵一個雞腿。
鄭欣怡是八年級四班的就餐監督員,她吃完后會和其他就餐監督員一起,監督同學們的餐余垃圾傾倒情況,督促大家節約糧食、避免浪費。“學生在七年級入校時就養成了‘光盤’習慣,班主任和任課老師也會進行監督。餐前,學生們會根據飯量小范圍進行交換,確保不浪費。”八年級四班班主任鐘家翠說,學校食堂也會根據每天浪費情況適時調整菜譜,盡量安排學生愛吃又有營養的菜單,避免浪費,“我們也會在學校開展各項活動,通過主題班會等對學生進行教育。”
記者 張令琪 通訊員 雍珣 俞苗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