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越來越美,條件越來越好,我們趕上好時候了。”提起當涂縣石橋鎮養老服務中心的新變化,老人們開心地說道。11月16日下午,記者走進該中心,看到一群老人正在下棋打牌、聊天說笑。位于院內北側的兩棟住宿樓已被粉刷一新,公共區域安裝視頻監控的線纜已鋪設完畢,房間內的呼叫鈴等設施也已安裝就緒。
今年以來,該鎮依托現有資源,將該鎮敬老院公辦民營改革列為重點工作,積極探索敬老院公辦民營模式,利用社會力量,引入市場機制,實施敬老院公辦民營改制工作。9月30日,當涂縣石橋鎮養老服務中心通過公開招投標的方式由馬鞍山中愛養老服務有限公司接手運營。這不僅為農村養老注入了活力,也為我市鄉鎮敬老院發展作了一次有益探索。
“公辦民營,讓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可提高公共資源的利用效率。”石橋鎮黨委書記戴踐說,石橋鎮養老服務中心公辦民營后,日常工作不再由政府直接經辦,而是與市場接軌,由馬鞍山中愛養老服務有限公司負責運營,政府擔起宏觀管理、檢查監督的角色。
“我們將進一步提升照護服務水平,增加老人們的獲得感和幸福感。”馬鞍山中愛養老服務有限公司負責人杭胡迪告訴記者,接管石橋鎮養老服務中心后,將在6個月內完成不低于200萬元固定資產建設資金對其進行升級改造,設立娛樂、生活、醫護、康復等多個功能區,最終建成大公圩地區首家鄉村花園式敬老院。
“全部建成后,院內將設置108間房、180張床位。目前,我們已擬訂整改方案。計劃投入500萬元對廚房及用餐環境、各房間的衛生間和公共浴室等進行適老化改造。”杭胡迪表示,還將引入企業標準化管理,建立市場競爭機制、激勵機制和員工定崗定責等一套人力資源管理體制,提升養老服務質量。“這里原先有3位工作人員,他們身兼數職,今天護理,明天進廚房,后天還可以守門。下一步,將對他們的專業能力進行評估,并開展培訓,通過考核再上崗,同時,還將增配專業社工和專業護工,讓大家更有效地提供服務。”
“房間里有衛生間、空調,不愁吃喝穿,每月還發零花錢,我們很滿足!”五保老人鄭德明已82歲,和80歲的弟弟鄭德寶住在一個房間。以往,他們的文化生活相對枯燥。自馬鞍山中愛養老服務有限公司進駐后,經社工動員和組織,鄭德明的象棋興趣被重新激活,他經常和老伙伴們一通“廝殺”,歡聲笑語不斷。
戴踐表示,將政府運營的農村敬老院交由專業養老機構進行社會化運營,實行所有權和運營權分離。在服務內容改革方面,專業養老機構在做好特困人員吃、穿、住、醫等基本生活照料的同時,增加基本康復護理、基本醫療護理、基本文化娛樂、精神慰藉等人性化服務內容。在人員管理改革方面,專業養老機構按規范標準招聘、管理,管護人員由企業自主聘用。鎮政府對委托運營企業進行考核,激勵其發展。
“目前,我們主要接收五保老人,兜底保障他們的集中供養。”杭胡迪說,下一步,隨著設施改善、服務提升,將進一步擴大集中供養范圍,吸引有需求的老人前來養老,讓養老設施發揮最大效用,實現多方共贏。
文記者 涂慧民 吳黎明 通訊員 趙珊
圖記者 程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