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箏悠悠,煙雨蒙蒙。11月19日上午,第34屆馬鞍山李白詩歌節拜謁詩仙活動在大青山李白文化園舉行。來馬參加第34屆馬鞍山李白詩歌節的嘉賓和社會各界詩歌愛好者齊聚青山之麓,追憶詩仙李白的詩意人生。

拜謁詩仙折射出文化自信
“長江浩蕩繞青山,李白千秋此地眠。錦繡文章驚海內,永留天地五洲傳?!敝袊畎籽芯繒睍L陶新民現場賦詩一首,以歌頌李白。陶新民說,拜謁詩仙活動是踐行文化自信的體現。中國李白研究會1987年在馬鞍山成立以來,一直努力學習、研究和傳承李白文化,取得了一系列豐碩成果。今后中國李白研究會將繼續努力,為踐行文化自信作出應有的貢獻。
8時35分,拜謁儀式開始。在李白詩作的朗誦聲中,一名李白扮演者翩然起舞。拜謁人群到李白墓前進行祭拜活動。主祭人谷常新帶領學生共同朗誦李白詩作《望天門山》《夜泊牛渚懷古》,隨后帶領拜謁人群行三鞠躬禮,最后持鮮花繞墓一周,并獻花、灑酒拜謁詩仙。
“馬鞍山李白詩歌節打造的是詩歌的盛會、人民的節日,這折射出一座城市的文化自信。”當涂縣太白鎮文化站站長吳家龍說,每年的拜謁詩仙活動,他都參加。如今,傳承、弘揚李白文化已成為該鎮的文化特色。學校經常舉辦吟詩活動,鎮老年學校經常舉辦李白詩作書法比賽、詩詞創作比賽,李白文化在太白鎮深深地扎下根。
主祭人為李白守墓38年
每年的拜謁詩仙活動,谷常新都是當仁不讓的主祭人。
“《臨路歌》是李白人生中最后一首詩,也是訣別詩,就寫在我們當涂?!?022年是谷常新成為李白墓守墓人的第38個年頭,從18歲到56歲,他一直常伴李白左右,度過半生。
“李白守墓人”給谷常新帶來諸多榮譽,“中國好人”“安徽好人”“馬鞍山市道德模范”……谷常新覺得這些都是先人的饋贈,必須一直傳承下去。“在李白墓,不僅能夠感受到李白詩歌文化的燦爛,還能感受到我們谷家的這種誠信精神,感受到我們當涂的人文偉大?!?/p>
作為一名李白墓的守墓人,谷常新時刻牢記自己的使命,同時也積極做好傳幫帶工作,恪守祖先承諾接好班,更好地守護李白墓園、守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聲聲詩吟中喜聞薪火相傳
“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卑葜]詩仙活動現場,來自當涂縣太白鎮中心小學的學生們齊聲朗誦李白詩作《望天門山》。五年級同學夏天野說,學校把李白在當涂留下的50多首詩作列為課外讀物,大家都喜歡誦讀,現在自己已經能背誦李白的多篇詩作。
“李白文化是當涂的標志。”當涂縣文旅局局長魏俊介紹,李白墓及其周邊是當涂旅游發展的重中之重。2013年,當涂縣成立大青山李白文化旅游區,規劃面積53.03平方公里,以大青山為主體,以李白文化為核心,以“山、水、田、園”為生態基底,堅持文化立區、生態建區、旅游興區,著力打造集“浪漫山水風光、風情田園人家、傳奇人物軼事、健身運動休閑”于一體的國家級旅游度假勝地。
除了李白文化,當涂還有當涂民歌、千字文文化、姑孰畫派等多個文化品牌。其中,當涂民歌是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該縣通過舉辦當涂民歌大賽,擴大當涂民歌影響力和知名度;打造特色文旅產業,將聽唱民歌作為一個特色旅游環節融入鄉村旅游項目。該縣發揮蒙學效益,舉辦各類千字文書法、誦讀比賽活動;開發千字文文旅項目,建設千字文雕塑群和雕塑景觀,打造千字文故鄉的城市名片;加快推進千字文文創力度,豐富衍生品序列,并根據市場需求進行文創、文旅項目開發。
記者 吳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