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立蕪是馬鋼股份公司長材事業部技能大師,他的故事和H型鋼緊緊聯系在一起。工作近30年,他參與了馬鋼多條H型鋼生產線的建設、設備安裝調試、新品種開發工作。
“H拆開來正好是三個‘一’,參加工作以來,我印象最深刻的也有三個‘一’。”圣立蕪說道。
1994年11月,圣立蕪作為第一批生產人員參與籌建國內第一條熱軋大規格H型鋼生產線。那一年,他和同事們積極吸收、消化和掌握先進技術,堅守生產現場參與設備安裝調試。他印象最深的是在全線設備安裝完畢后的熱負荷試車階段,作為一名年輕員工,他認真測量機架間軋件的關鍵尺寸,精確掌握軋線各架軋機的調整參數,為不斷優化孔型設計提供技術支撐,也為以后的工作積累了豐富的經驗。
1998年9月,他作為軋機調整工,全過程參與了軋制中國第一根大規格熱軋H型鋼合格產品的生產,在產品尺寸測量第一張樣表中留下了他的印記。
2019年,在國內第一條,也是世界第五條重型H型鋼生產線的建設中,為確保重型H型鋼產線實現“當年投產、當年達產、當年創效”的目標,他全身心投入到先進技術資料消化吸收中,“五加二” “白加黑”扎根現場研究設備和工藝,積極參與現場調試,帶領新員工開展崗位技能培訓。與此同時,他從生產線工藝布置、設備調試、熱負荷試車等方面提出多項建議,解決了眾多棘手問題。
至今,說起這條生產線的關鍵時間節點,圣立蕪依然是如數家珍:“2020年1月18日首次熱試軋線成功貫通,同年3月29日第二次熱試一次性成功軋制合格產品,同年4月28日全線一次性熱負荷成功試車和試生產。”
如何加快建設制造強國、質量強國?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圣立蕪認為,想要實現這些目標,培養青年科技人才、卓越工程師、大國工匠尤為關鍵。
“身邊的年輕人經常問我,怎么才能成為技術‘大拿’呢?我的答案是‘堅持學習,勇于創新’。” 圣立蕪說,“我自己也在與時俱進,不斷更新知識技能儲備,提升水平,希望能帶動更多的年輕人為H型鋼事業添磚加瓦。”
記者 鄔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