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3日上午10點半,在萬達廣場商圈,外賣小哥從四面八方趕來,廣場上的“暖新驛站”成了他們的落腳點。別看這座嶄新的“暖新驛站”占地僅約30平方米,可麻雀雖小五臟俱全,它的內部設有休息區、閱讀角、便民服務柜等,外部規劃了電瓶車停車位,擺放了2組電瓶車換電柜,為快遞小哥、外賣騎手、網約車司機等新就業群體提供充電飲水、閱讀休息等服務。
從“小股力量”到“半壁江山”,從“各自為戰”到“抱團取暖”,從“業績至上”到黨建經營“兩手抓”“兩手硬”,非公企業及社會組織日益發展壯大的背后,是非公黨建工作不斷加強而凝聚起的強大向心力和戰斗力。
近年來,我市認真貫徹落實省委組織部部署要求,持續推進非公領域黨群共建,探索形成“一體兩融三助力”工作模式,有力促進了黨的工作覆蓋量質齊升,助推全市非公企業和社會組織高質量發展。
織密黨群聯系“服務網”
2021年,當涂經濟開發區獲評“全省非公企業黨建工作示范園區”稱號,這不僅是對它黨建帶群建工作的肯定,也是其連續五年在全省省級以上開發區綜合考核評價中位列前三十強的“秘訣”之一。當涂經濟開發區通過黨建帶思想建設、隊伍建設、陣地建設,持續選優配強群團組織力量,有效擴大黨群組織思想感召力、政治影響力和工作覆蓋面。
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遠者,必浚其泉源。實踐證明,非公企業黨建工作開展得好不好、實不實,關鍵是能不能解決“有人管、有人抓、有人干”的問題。
近年來,我市堅持高位推動、上下聯動,建立組織部門牽頭協調、工青婦部門各司其職的一體化工作推進機制,市委組織部主要領導專題調研、親自部署,全領域、全要素、全周期推進,全市非公黨建工作形成“一盤棋”多方協同、“一條線”上下聯動、“一張網”全域覆蓋的局面。
“點”多——我市通過不斷完善黨群共建聯席會議制度,由組織部門牽頭抓總,聯合17家成員單位協同發力,形成“1+3+N”政策體系,為全市黨群共建提供政策指引和建設規范。“線”長——我市實行市、縣(區)、鄉鎮(街道)、村(社區)四級聯動,把黨群工作納入黨的建設工作考核體系,強化結果運用。“面”廣——發揮“工委+行業黨委”組織優勢,依托12個市級、33個縣級行業綜合黨委,實行目標制管理、清單式推進、項目化攻堅。去年以來,全市入庫企業新建群團組織1995個,省級以上園區中規模非公企業以及規模社會組織已全部實現黨群組織全覆蓋。
做好黨群聯系“融合劑”
找準黨群工作與非公企業和社會組織發展的融合點,有助于將黨群工作優勢轉化為非公企業和社會組織發展優勢。秉承這一思路,近年來,我市按照“哪方面成熟,優先組建哪個組織”的工作思路,以黨組織“五帶”、群團組織“五助”,實現了黨群建設既有形又有效。
安徽金星鈦白(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成立于1996年,下設8個基層黨支部,現有黨員122人,多年來,公司黨委始終堅持推動黨群組織建設和企業文化建設融合發展,打造“金星之光”黨建品牌,積極探索新形勢下非公企業開展黨群工作的有效路徑,助力公司生產經營不斷超越。2021年,公司實現銷售收入53.30億元,出口4.34億美元,納稅1.54億元。
近年來,我市通過抓黨組織帶建、抓群團助建、抓整頓提升促建,開展“一企一做法”“一支部一品牌”創建行動,推動黨群組織延伸到車間班組、參與到企業管理,打造出“金星之光”“陽光黨建”“民主管理法”等一批特色品牌。
對于特色小鎮、產業集聚區等小微企業較為集中的區域,我市創新組織設置形式,實施整園推進,新建產業鏈黨建聯盟11個,推動新建黨群組織82個。近兩年來,我市通過及時調整班子成員、定期組織活動、適時開展觀摩交流等,推動黨群組織建一個、強一個,工作成效全面提升。
系緊黨群聯系“連心繩”
走進馬鞍山市黨群(人才)服務中心,聲光電相結合的現代化展廳里,黨旗鮮紅、入黨誓詞醒目,濃濃的“紅色氣息”撲面而來。該中心充分發揮“黨建陣地、服務平臺、活動中心、黨員學校、人才驛站、信息樞紐”六大功能,聯合工青婦等12家單位打造黨群共同體,共享陣地資源、共建黨建項目,教育服務黨員群眾3.1萬人次。
黨建陣地建設是完善基層黨組織建設保障體系中的一個重要著力點。近年來,我市通過建立隊伍共育機制、活動共辦機制、陣地共建機制,樹立內涵發展、系統提升理念,推進黨群融合建設、有效聯動。在馬鞍山經開區、萬達商圈、花山軟件園等非公企業集聚區,我市指導建設區域性、開放性、綜合性的黨群服務中心,促進工作規范化、服務便利化。截至目前,全市新建黨群陣地138個。
實踐證明,堅持黨建引領、群團助力,抓住“向心力”這個著力點,就能激活高質量發展的 “源動力”。
緊抓人才第一資源,我市在黨群工作中注重創新人才培育模式,借助馬鞍山企業家學院,舉辦各類高端企業家和青年企業經營管理人員專題培訓;通過建立“三培一推”機制,全市2860名黨組織班子成員與企業管理層、群團組織負責人交叉任職。此外,我市通過開展黨工共建勞動競賽,組織評選“微黨課”“微團課”“她公益”項目,黨群工作增加了“凝聚力”,打通了優化服務的“快車道”,釋放了黨群聯動的新動能。
點燃黨群聯系“能量源”
如何堅持服務中心大局,在助推經濟社會發展中彰顯黨群價值,一直以來都是我市黨群工作的重中之重。圍繞共建共享新格局,我市從服務職工需求、服務企業發展、服務社會治理等不同角度,促進黨群工作與經濟社會發展的協同共振。
在服務職工需求方面,結合“問題幫辦、助企發展”主題活動,我市聚焦職工群眾關注的重難點問題,有針對性地提供就業創業、法律援助、婚戀交友等服務。面向新業態新就業群體,組織工青婦等單位共同發布“十大服務項目”,今年以來,開展技能培訓600人次、免費體檢200人次。在全市打造“暖新驛站”172個,為新就業群體提供充電、休息等服務。
在服務企業發展方面,廣泛開展崗位建功行動。近三年,我市選樹市級以上工人先鋒號32個、青年文明號14個、巾幗文明崗19個,創建黨員示范崗2196個、黨員責任區1132個,建成市級以上技能大師工作室118個。方圓精密公司獲評“全國勞動關系和諧企業”,安徽皖東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獲評“全國巾幗現代農業科技示范基地”,馬鞍山統力回轉支承有限公司團總支榮獲“全國五四紅旗團(總)支部”稱號。我市認真落實省委“一改兩為五做到”要求,會同涉企部門開展組團服務,由黨組織牽頭,實現“一次受理、閉環管理”,幫助企業協調解決各類問題。
在服務社會治理方面,我市積極動員非公企業和社會組織黨員、職工參與志愿服務、捐資助學、鄉村振興等,落實幫扶資金8700余萬元,組建值守隊、志愿服務隊等7000余支;參與“萬企助萬村”活動,梳理幫扶項目262個,2021年全市村均集體經營性收入達58.05萬元。
記者 張令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