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企通”一站式服務平臺不斷優化,真正實現了從“企業找政策”到“政策找企業”;每周舉行“企業接待日”活動,政府與企業面對面交流,為企排憂解難……線上線下齊發力,我市以“保姆式”貼心服務,全力為企業發展賦能添翼。
線上“平臺+熱線”
“一網通辦”打破“信息壁壘”
9月29日,我市有758家企業負責人手機上都接收到了這樣一條短信提醒,“馬鞍山市企業服務中心——政策智能匹配與精準推送服務平臺提醒您:《關于組織開展‘促進制造業三年倍增若干政策——推動新一輪高水平技改制造’獎補申報工作的通知》與您的企業匹配,該項政策申報結果以各部門審核為準。”
如何緊抓數字化發展機遇、提升服務企業質效,我市給出了這樣一個“高分答案”——政策“云配對”。
“去年以來,我市建設了‘惠企通’服務平臺,以數字化為引領,打造‘政策池’‘資源池’。今年上半年,我們對平臺進一步升級,推出政策智能匹配與精準推送功能,真正實現了從‘企業找政策’到‘政策找企業’。”市經信局負責人介紹。
通過這一平臺,系統根據智能匹配結果主動將政策推送給符合條件的企業,提醒企業進行申報,進一步提高了政策觸達率、申報成功率。
惠企政策實現了智能匹配,另一個關鍵點就在于讓政策兌現“跑”起來。
市經信局會同市數據資源管理局深入全市18家產業政策主管部門及多家大中小規模企業開展集中調研,對“達標類”“認定及資質類”等滿足設定條件即可獲得獎補的產業政策推出“免申即享”兌現新模式。
安徽金星鈦白(集團)有限公司負責人朱士中回憶說:“以前申報項目,無論是找政策還是兌現政策,都得花大量的時間和精力,現如今通過一個平臺就能把事情辦完,非常方便。”
“2021年省級工業設計中心企業獎勵就是‘免申即享’類型,企業不用申報,獎勵就能兌現到賬。”安徽海立精密鑄造有限公司負責人對平臺贊不絕口。
技術賦能,便捷在線。目前“惠企通”服務平臺已實現154項政策全程網辦,并兌現免申即享事項977件,平均節約辦理時間45%,真正用服務“多跑路”替代企業申辦“不跑路”。
此外,市企業服務中心聯合12345市民熱線服務中心,在企業服務中心大廳設立“企業服務專席”,專業受理涉企訴求,為企業提供更快更高效的政策咨詢、政策解讀等“綠色通道”。目前,已收到企業訴求23個,均已解答、協調解決。
線下“會客廳+走訪+聯盟”
用好“組合拳”提升企業滿意度
政企面對面,服務心貼心。我市通過打造“采石會客廳”服務品牌,為企排憂解難,助力企業發展。
每周一次的“企業接待日”“企業家沙龍”“鏈商會”“融為益企暢聊會”等系列活動,相關職能部門現場“望聞問切”,通過“簡單問題現場直辦、難點問題會商交辦、復雜問題跟蹤督辦”的方式,已聯動為239家企業解決了153項問題。
“登門拜訪成為一種習慣。”安徽德隆禽業有限公司總經理嚴伏華對這句話感受頗深,“企業服務中心主動與我們聯系,推薦方案,幫助我們解決了土地問題。”
感受到暖心服務的,不止德隆禽業這一家。
8月21日,通過推介相關人力資源公司,市企業服務中心協助馬鞍山儀達空調有限公司招工120人,緩解了企業“用工難”問題。
8月24日中午,中國二十冶承建的寶武特種冶金有限公司特種冶金材料新基地項目(馬鞍山基地)突發電路問題,市企業服務中心緊急協調,施工搶修隊伍于8月25日凌晨4點處理好故障,項目得以緊鑼密鼓推進。
服務企業沒有最好,只有更好。為了整合優化各類服務資源,市企業服務中心發起籌備成立馬鞍山市企業服務聯盟。
9月7日,聯盟政策宣講活動月啟動,首場政策宣講暨智能制造線下診斷工作在馬鞍山經開區開展。市經信局、市企業服務中心聯合賽迪、超遠等多家服務機構,圍繞企業智能制造診斷實施方案和數字化轉型賦能企業高質量發展進行了全方位介紹;同時還分享了“四化”改造、工業互聯網、技改等產業扶持政策,目前已有逾500家企業參與其中,反響熱烈。
“線上線下,我們都邀請了省級以上中小企業公共服務示范平臺入駐,為企業提供管理咨詢、評估診斷等專業性的服務。”市企業服務中心負責人何韜說,“我們始終秉持一個核心理念,就是把服務企業工作做細做實。”
方向已明,發展日新。一個個問題被解決,一件件政策被落實。下一步,市企業服務中心將繼續傾聽企業呼聲、了解企業需求,著力為企業辦實事、解難題,以實際行動開“企業服務”之花、結“經濟發展”之果。
記者 高瑩 通訊員 何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