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割機剛收過稻子,一輛秸稈打捆機就緊隨其后打包秸稈,再用農用車運走……這是10月10日記者在當涂縣石橋鎮團月村田頭見到的一幕。
“變化來自于村里開展的秸稈集中收儲和綜合利用。”團月村黨總支書記占陽說,以前稻子收完后,秸稈在田邊、溝邊、屋邊亂堆亂放,既不美觀,又不安全。尤其是秸稈禁燒,實在讓人頭疼。秸稈禁燒,要堵更要疏。
去年12月,該鎮拉開第一屆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項目“賽馬大會”序幕,鼓勵每個村至少謀劃上報一個集體經濟扶持項目進入鎮項目庫予以扶持。為謀劃好項目,村兩委跑了田頭跑碼頭,在廣泛聽取村民意見后,決定依托村股份經濟合作社與馬鞍山市益農生物能源有限公司合作,投入100萬元創建秸稈綜合利用公益示范項目,趕在今年夏收前回收秸稈用作原材料,將秸稈加工成生物質顆粒代替煤炭出售,經過測算,2022年村集體可獲得收益10萬元,2024年收益可達20萬元。今年5月,經過專家評審,項目獲得該鎮第一屆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項目一等獎。
在團月村益農生物能源有限公司,一條大型顆粒成型設備生產線正在運轉,一捆捆秸稈經粉碎、烘干、摻料,最終壓縮成生物質顆粒?!胺鬯楹蟮霓r作物秸稈與木屑等配比壓縮產出優質高能燃料,每噸只有1200元左右,費用不到煤炭的一半,且具有生態環保,殘留物少、不易結碳等優點,適用于工廠、酒店、化工廠等行業熱能鍋爐?!惫矩撠熑诵弦媪纸榻B說,目前裝配的大型顆粒成型設備生產線每年可以處理秸稈5000噸,根據目前收到的訂單看,產品在本縣就能銷售一空;明年擬再建一條生產線,實現年產1萬噸的目標,建成后預計年純收益達200萬元。
秸稈有了綜合利用的出路,還要讓農民在秸稈利用中得到實惠。為減輕農戶秸稈整理、運輸成本,企業走進田頭集中收儲。同時,完善利益聯結機制,以秸稈利用企業、種植大戶、合作社為依托,搭建秸稈交易平臺,與企業達成了每噸秸稈200元的收購協議,讓小農戶與大農業有機結合,極大提高了農民的積極性?!白詮拇謇镄律狭松锬茉错椖?,秸稈就變廢為寶了。每噸秸稈收購價200元,誰還一燒了之呢?”種糧大戶魏斌掰指頭算了一筆賬,130畝農田,每畝地一季麥一季稻產秸稈1噸,每噸秸稈收購價200元,130畝累計可增收2.6萬元。
在石橋鎮,除了團月村益農生物能源有限公司,還有一家秸稈利用企業,就是鐵流草支墊廠。“秋收是回收秸稈的旺季,截至目前,已收購秸稈900噸,年計劃收購秸稈1萬噸,覆蓋農田約25000畝。”企業負責人詹聲智告訴記者,企業年生產部標草制壓塊50萬條、非部標草制壓塊60萬條、草簾100萬米、絞股繩20萬條,產品應用于鋼鐵公司、貨運中心貨運裝載加固行業。
“秸稈也是農產品?!笔瘶蜴傸h委書記戴踐說,通過秸稈利用,該鎮走出了一條社會效益、經濟效益、生態效益多方共贏的秸稈綜合利用新路子,實現了環境改善、農民增收、村集體受益的目標,并將大力扶持秸稈利用企業做優做強。
記者 吳黎明 通訊員 夏輝 趙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