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深則魚悅,城強則賈興。”營商環境是一座城市發展的生命線,也是一個地區經濟軟實力和綜合競爭力的主要體現。
為激活市場主體,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十年來,馬鞍山市持續深化“放管服”改革,推進簡政放權,加大企業幫扶,致力涉企網上服務,不遺余力推出一項項改革舉措,切實為廣大市場主體松綁減負,提供高效便捷、公平有序的營商環境,讓市場主體迸發出新活力、新氣象。
簡政放權 打造“一次辦好”的政務服務
“想也不敢想,上午剛在馬鞍山經開區政務服務中心規劃建設局窗口遞交申請,辦結了竣工驗收備案手續,下午就通知我到市政務服務中心拿不動產權證書!”馬鞍山大倉精工科技有限公司項目負責人申天長當天前往市政務服務中心,不一會兒的工夫就在不動產登記中心領到了紅彤彤的產權證書。當天申報、當天審批、當天拿證,馬鞍山市“一窗受理、一日辦結”模式讓他喜出望外。
“之前聽說項目審批需要半個多月時間,為了早日能投入生產,金屬結構件研發銷售擴建項目一竣工驗收,我就立即趕來大廳辦理業務。”申天長告訴記者,其實他早已做好等上半個月的準備,但沒想到只去了一個窗口、填了一張表格,當天就順利拿到了產權證書,他直呼這樣的辦事效率讓他很驚喜,也對我市政務服務優質高效便捷的審批服務贊嘆不已。
面對經濟發展中的新需求、企業和群眾的新訴求,良好的政務服務越發成為一個城市營商環境好壞的重要衡量標準之一。為此,我市聚焦企業“關鍵事”,在做好簡政放權“減法”的同時,做好加強監管和優化服務“加法”,為企業提供全方位、高效率的“一站式”服務,讓企業辦事“只進一扇門”“最多跑一趟”,提升企業獲得感和幸福感。
——在申請材料上“做減法”。精簡各類政務服務事項申請材料,做到應減盡減、能減盡減,全市政務服務事項平均申請材料壓縮至1.89件,跑動次數壓縮至0.003次,六類行政審批效率由2.92天壓縮至1.38天;
——在辦事流程上“做減法”。以“一件事一次辦”為標準,推進多部門聯動辦理,累計打造市級“一件事”服務套餐196項,縣(區)級“一件事”服務套餐659項,同步梳理各類“一件事”導辦信息指南2706項,實現“一次申請、聯動辦理”;
——在政務服務上做“加法”。全市各級政務服務中心(企業服務中心)全面推行周末輪崗制度,開設“辦不成事”反映窗口和“涉企服務”窗口,在提升“服務水平”中優環境,在解決“急難愁盼”中辦實事;
——在政務監督上做“加法”。落實首問責任制、一次性告知制、服務承諾制以及“好差評”工作機制,為窗口服務提質提效。
近年來,我市政務服務的每一步跨越式發展,都不斷聚焦著企業群眾最關切的“急難愁盼”問題,企業群眾一件件“煩心事、操心事、揪心事”可“一次辦好”,正成為馬鞍山大地的新風尚。
政企直通 激活“如魚得水”的市場活力
8月30日,含山縣鴻泰物流園有限公司的賬戶上多了100萬元,公司負責人張宏亮激動不已。“才一個多月的時間,企業資金周轉的難題就得到了有效解決,真是解了我們公司的燃眉之急!”
位于含山縣的鴻泰物流園有限公司,主要從事貨物倉儲、運輸、咨詢服務以及汽車相關服務。2020年,由于受到疫情等多種因素影響,企業現金流周轉不暢,企業發展后勁不足等現實挑戰也逐漸顯現,阻礙了企業更快、更好發展的步伐。
“為增強企業運營能力,希望政府可以牽線搭橋,幫助企業獲得更多金融支持,助力企業持續向好發展。”在6月開展的“優環境,穩經濟”現場集中辦公活動中,張宏亮向省領導真切地反映了企業訴求。
企業有需要,政府在身邊。省領導在詳細了解企業反映的訴求后,立即與市縣營商環境辦及相關部門現場辦公,尋求解決辦法。6月10日,含山縣相關部門和銀行赴企業上門走訪,召開對接協調會。6月11日,針對企業實際困難,相關部門再次召開專題會進行研究。6月24日,敲定相關銀行為企業提供貸款事宜,實打實解決企業資金容缺問題。8月30日,企業賬戶成功到賬信用貸款100萬元。
“現金流是企業發展的‘血液’,現在企業可以靜下心來,細細部署今年的工作計劃了。”張宏亮對企業的發展充滿了信心。
把實事辦到群眾心坎上,把服務送到企業最急需處。解決好企業“急難愁盼”問題,是提振市場信心的關鍵。為創建一流營商環境,2020年11月,我市從發改、科技、經信等30多個市直部門以及水電氣企業抽調工作人員,成立了工作專班進行集中辦公;2022年,在市政府主要負責同志的帶領下,整合工作專班成員,成立了市創建一流營商環境工作領導小組,常態化開展“訪企解難”活動,高位推進、常態調度企業發展之需。
在落實好“訪企解難”活動的同時,今年以來,省市領導更是采取現場辦公、調研走訪等形式,面對面幫助企業解決實際困難和問題,多次開展了“新春訪萬企、助力解難題”活動、“優環境,穩經濟”現場集中辦公活動、“采石會客廳”活動等,讓企業家切實感受到“雪中送炭”的溫暖、“雨中打傘”的貼心,增強了企業在馬投資興業的信心。
惠企平臺 實現“保姆式”的貼心服務
如何在第一時間匹配到自家企業能夠享受的政策,是不少企業關注的問題。
在安徽小馬創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工作有些年頭的總經理助理李心怡,一直在和政策“打交道”。“多年來,我都是在微信交流群,或者在政府部門的宣講會上了解企業能享受的政策,偶有不注意,就會漏掉本能享受的政策,我們一直暢想著有個像‘多寶盒’一樣的網上平臺,動動手指隨時就能匹配到相關政策。”
想企業之所想,急企業之所急。2021年,市經信局會同市數據資源管理局深入全市多家產業政策主管部門及企業,圍繞各項優惠政策開展走訪調研、問需于企,于當年4月,依托“皖企通”平臺,上線馬鞍山子站“惠企通”服務平臺,用“信息共享”實現“全程網辦”,實現了企業申報兌現政策像網購一樣方便。
政策“一鍵匹配”,推送直達企業手中。“‘惠企通’服務平臺讓夢想成真了!”在辦公室,李心怡向記者演示了“惠企通”服務平臺的“政策智能匹配與精準推送服務平臺”。打開平臺頁面,登錄企業信息,頁面主動展現了企業的政策智能匹配報告:共為您匹配51條政策,預計最高可獲取10萬元獎勵資金。
“通過‘惠企通’服務平臺匹配的政策,單位已成功申報了促進文旅產業新興業態發展和引進國內外骨干軟件企業等事項,獲得省市補貼10萬多元。”李心怡告訴記者,登錄“惠企通”服務平臺,還可及時了解申報政策,節省大量查找政策的時間,政策獎勵、申報條件等都一目了然,還有全年申報規劃報告,真正實現了從“企業找政策”到“政策找企業”的完美轉變。
企業找政策、申報項目由多個窗口“搜”變一個窗口“送”,“惠企通”服務平臺成為企業“一站式、保姆式”的貼心“店小二”。市經信局企業服務中心負責人介紹,“惠企通”服務平臺共搭建了涉企政策、政策兌現、惠企超市、金融服務和訴求反饋等五大版塊。目前,該平臺已注冊企業2435家,已實現154項政策、632項政策顆粒兌現事項全程網上辦理,共收到企業兌現申請4864項,涉及資金9.7億元。
“從‘企業找政策’到‘政策找企業’,這是服務理念的巨大轉變!”市經信局負責人表示,將進一步提升政務服務智能化、精準化水平,推動各級政府部門從被動服務向主動服務轉變,實現“政策紅利”直達快享,讓市場主體以最快速度得到“真金白銀”,提振市場信心。
文/記者 高瑩
通訊員 劉幸 王珍珍 孫來福
圖/通訊員 張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