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是最忠實的記錄者,也是最偉大的書寫者。
十年間,從無到有,一張白紙畫出最美丹青,實現了荒野起新城的驚鴻巨變。
十年間,由弱到強,強產興城結出累累碩果,鋪展開高質量發展的嶄新畫卷。
黨的十八大以來,在省委、省政府振興皖北戰略引領下,由馬鞍山、宿州兩市合作共建的宿馬現代產業園區,以敢為人先的勇氣和善為人先的智慧,聚力主攻招商引資和項目建設,加速推進產業集聚和人氣集聚,經濟實力不斷壯大,質量效益穩步提升,產城融合漸入佳境,社會事業全面進步,民生福祉持續增進,交出了一份高質量發展的優異答卷。
這十年,園區著力建鏈強鏈,加快產業集聚。綠色食品加工、智能裝備制造、綠色造紙三大主導產業加速集聚,經濟總量快速增加。立起“畝均”標尺,加快“智改數轉”,質量效益顯著提升。園區累計實現固定資產投資約430億元、財政收入約63億元、經營收入約600億元、工業總產值約450億元,主要經濟指標年均增幅均保持在25%以上。
這十年,園區聚力雙招雙引,塑強崛起之勢。持續發力“招大引強”,山鷹國際、泰盛紙業、寶武馬鋼等一大批龍頭企業紛紛落戶、扎根宿馬。園區累計招商引資簽約項目481個,協議引資1073.5億元。樹牢“人才強區”理念,統籌推進各類人才隊伍建設,實現人才集聚與產業發展同頻共振、深度融合。搶抓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機遇,持續加大與杭州市蕭山區對接合作力度,在一體化發展大潮中御風而起、踏浪前行。
這十年,園區優化營商環境,厚植發展沃土。持續深化“放管服”改革,推進并聯審批、多審合一、聯合驗收,全部政務服務事項“一網通辦”、即辦即走。縱深推進項目包保服務機制,項目包保專員亮牌進企“全覆蓋”,打通服務企業“最后一公里”。持續提高土地、資金、用工等資源要素保障能力水平,投資創業生態全面優化,市場主體獲得感持續增強。
這十年,園區深化產城融合,家園宜業宜居。堅持“產城融合、產城雙興”,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加快配套功能完善,著力“以產聚人興城,以城留人促產”。“七通一平”實現從無到有、從弱到強,“教育、醫療、休閑、住宅、商服”五大功能配套工程加快建設,15平方公里核心區框架實質性拉開。一座宜業宜居的活力新城,正全力托舉起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汗水寫詩篇,藍圖變壯錦。
十年來,園區先后榮獲“中國最具成長力產業園區”“中國營商環境百強園區”“全國綠色工業園區”等諸多榮譽。2019年至2021年,園區連續3年在全省南北合作共建園區綜合考核中位列第一名;2020年,園區成功進入全省開發區前30名(位列23名)。
風勁帆滿再出發。如今,灑滿創業者艱辛汗水的宿馬園區,正邁著高質量發展的堅實步伐,奮進在新時代的浩蕩東風里。
記者 劉挺 通訊員 潘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