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車來了,請注意避讓?;疖噥砹耍堊⒁獗茏??!?月5日10時,在馬鋼北區鐵路一號道口,伴隨著清脆的汽笛聲,兩輛滿載鐵水的列車緩緩駛入,車輛裹挾的熱浪隨之襲來。馬鋼運輸部(鐵運公司)員工直面“烤”驗,始終堅守崗位一線,為鋼鐵生產保供保駕護航。
據了解,今年1-7月,馬鋼運輸部(鐵運公司)累計完成運輸總量2324萬噸,完成全年計劃58.84%;外部鐵路運輸創收412.7萬元,鐵運替代汽運運輸123.5萬噸,物流降本390.6萬元,完成了安全運輸保產和降本增效的任務。
高溫堅守 奏響運輸“奮斗曲”
“收到,一切正常,可以執行下一項任務。”馬鋼運輸部(鐵運公司)機務段分廠調車員錢海良在接到新的調車指令后,戴好手套和安全帽,鉆進滾滾熱浪中。
只見錢海良站在鐵軌一側,雙手緊緊抓住機車車梯,左腳一蹬就順勢上了車。錢海良走到操作位前查看各項儀表數據是否正常,隨后環繞機車一圈,確保周圍環境安全后再回到操作位準備啟動出發。這看似簡單的一套流程,用時也僅五分鐘,可是豆大的汗水不停地從錢海良額頭、兩鬢、后背滲出,工作服也漸漸濕透,緊緊貼在身上,走近細看,衣服上面已經結滿了鹽漬。
夏天是調車員最難熬的季節,“像現在氣溫38℃,鋼軌、車輛表面溫度足足有六七十攝氏度,扒車作業有時候就像是在抓一塊‘烙鐵’。”錢海良告訴記者,調車是全程露天作業,在這樣的高溫暴曬下,需要穿上長衣長褲,不然一不小心就會被車皮燙傷。
“剛煉出來的鐵水有上千攝氏度,裝在魚雷罐里,不要說靠近,就是看著都感覺熱,但是為了保障安全,附近的車況還是要檢查到位,每次去那里走上一圈,回來都是滿頭大汗?!卞X海良說,“為了應對高溫,我們每天都備齊了防暑飲料,并配好清涼油、藿香正氣水等。在這里鹽汽水可是搶手貨,我們整個班組一天能得喝掉上百瓶,有點空閑時間,第一件事就是去補水。”
“鐵運是鋼鐵的‘動脈’,我們掉了鏈子,生產就受到直接影響。天再熱,溫度再高,我們也要干好這個活。”錢海良用已經濕漉漉的工作服抹了把滿是汗水的臉,轉身又投入到下一趟運輸任務中。
混合動力 驅動發展“新引擎”
在一眾傳統綠色的火車頭中間,有一臺編號為GKHD-01的藍色新成員特別顯眼。
“GKHD-01是一臺混合動力改造工礦機車,去年剛剛投運。它由一臺1993年生產的舊內燃機車改造而成,改造后的機車配備了磷酸鐵鋰電池和柴油發電機組作為動力源,采用混合動力技術,在運輸過程中不僅能夠減少各類污染物的排放,還能節能、降噪,達到環保運輸的效果?!瘪R鋼運輸部(鐵運公司)設備管理室工程師蔡海青介紹,這是我國首臺投運的混合動力改造工礦機車,對推動實現工礦機車的完全電動化意義重大。
據了解,馬鋼運輸部(鐵運公司)現有的內燃機車大多研制于上世紀八九十年代,隨著使用年限的增加,加之冶金企業鐵路機車運行工況多為低速重載,使得柴油內燃機加速進入劣化期。為徹底解決這一問題,2019年初,馬鋼運輸部結合馬鋼內燃機車的性能和運輸實際情況,制定了相應的舊機車改造方案,經過半年多的集中改造,舊機車重獲新生,便有了今天與眾不同的“藍色火車頭”。
“現在這臺混合動力機車有純柴油、純電動和混合動力三種模式,尤其是采取地面充電模式時,機車可節約60%以上的燃油,綜合排放指標優于國Ⅲ標準,每年可節省燃油約75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195噸。同等工況下,5年內改造機車可節約檢修費用約150萬元。”蔡海青一邊查詢機車運行數據一邊說,“目前它已經入職一年,行駛了3萬多公里,工作了1800個小時。去年高爐大修最忙的時候,它挑起了運輸保供的大梁,是當之無愧的‘主力軍’?!?/p>
“我們還準備新增4輛混合動力機車,預計今年年底改造完成。同時,公司也在積極探索純電動力機車現場實驗與運用,目前國內第一臺用于冶金鐵水運輸的純電動力機車正在試運行中?!辈毯G啾硎尽?/p>
記者 吳衡 通訊員 胡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