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日,凹山湖旁的“三棵樹”示范種植基地已經完成滴灌設施安裝,進入養護階段。
凹山湖的前身是具有百年開采史、被譽為“馬鋼糧倉”“功勛礦山”的南山礦主體礦山——凹山采場。閉礦后的凹山采場,經修復成為景觀湖。“三棵樹”區域位于凹山湖西側,該區域栽種的苗木主要有三種——元寶楓、山桐子、杜仲,因此這一區域被稱為“三棵樹”示范種植基地。
“三棵樹”示范種植基地也是我市推進向山地區生態修復,通過招商引資,引入中國化學工程集團(以下簡稱中化學)在向山地區實施的試點項目。該項目采取“礦山治理+特種經濟林一二三產融合”的模式,圍繞凹山湖附近區域,種植元寶楓、山桐子、杜仲三種樹木共3400棵。
為什么是這三種樹木?中化學建投集團科技產業公司市場策劃部副部長夏得月介紹:“由于這里原來是礦區,經過生態修復后適合種植一些耐貧瘠的樹種,而這些樹恰恰有著良好的生態適應性,同時具有較高的經濟價值。”
經過一到兩年的緩苗,“三棵樹”將逐漸進入達產期,以元寶楓為例,每年每畝產籽400公斤、可產油150公斤以上,目前每公斤油價格在200元左右,畝收益30000元以上。同時,項目還同步推進林下經濟,在樹下種植油用牡丹等,兼顧觀賞價值和經濟效益。
基于“一產”種植基地,這里還將打造集研發、生產、銷售于一體的生物科技產業園。該產業園將針對“三棵樹”開展一系列的深加工,制作銷售各類產品,如山桐子食用油、元寶楓神經酸提取物、杜仲天然橡膠等。在“一產”“二產”步入正軌后,我市將圍繞“三棵樹”產品打造起完整的銷售體系,同時挖掘本地自然資源,打造集產品體驗、養老養生、休閑度假于一體的文旅康養項目。
“向山地區生態修復與綠色轉型發展統籌實施十大工程,總投資101.2億元。預計今年底44個項目將全面開工。而‘三棵樹’示范種植基地項目就是其中之一。”雨山區向山專班辦公室主任張楊說,下一步,我市將加快項目推進,加大融資力度,推進打造向山地區“生態修復+”的項目理念,讓廢棄礦山治理修復工程變產品、變資源,實現生態反哺。
記者 鄔剛 通訊員 董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