爐火熊熊,熱浪滾滾,耳邊傳來機器運轉的轟鳴聲,作業區電子屏上“913℃”字樣異常醒目……8月1日上午,記者走進馬鋼交材車輪三線看到,生產現場一派熱火朝天的忙碌景象。
“我們不斷開拓國內外市場,訂單都已經排到了明年,大家干勁十足。”談及產線近期的生產情況,馬鋼交材熱處理區域工程師王文東信心十足,他說,目前產線訂單飽滿,各種型號車輪產品生產幾乎是“無縫銜接”,特別是馬鋼車輪在海外市場逐漸打響了品牌,今年上半年公司累計實現出口收入占主營產品銷售收入的43.46%,同比增長60.55%,再創歷史新高。
馬鋼交材訂單逆勢增長的背后,是厚積薄發的底蘊沉淀,更是“智慧制造”的強勢賦能。
“從2021年1月1日智慧制造一期項目全面投運開始,產線新增了冷床碼垛機器人、緩冷下料機器人等智能智造設備,大大提高了生產效率,降低了生產成本,同時也減少了現場人員數量。”王文東告訴記者,對車輪三線進行智慧化、自動化改造,是提高車輪生產質量的需要,是改善安全生產環境的需要,是提高設備和人員作業效率的需要,也是馬鋼車輪生產能力趕超世界領先水平的需要。
“我是與這條產線一同成長的技術人員。剛開始接觸機械臂、電腦程序這些東西的時候,大家都是‘摸著石頭過河’,特別是一些老同志,改變幾十年養成的習慣學習新事物,著實不易。”王文東說,“通過技術人員手把手培訓指導、各工序間不斷磨合,現在,所有人都熟練掌握了智能化操作手段。”
通過建立集控中心,實現車輪三線操作集控,運維操作遠程化,建立智能立庫,以機器人替代人工作業,實現物流與信息流精準匹配;通過建立統一的數據中心,實現中國寶武運營共享系統全覆蓋;結合“人機共智”,運用“數字創管”,人工減少了,效率提高了……從傳統制造到創新“智”造,一字之變,給馬鋼交材帶來的是翻天覆地歷史性的變化。
如今,馬鋼交材無論是產能效率、產品質量還是工序能耗都較之前有了較大的提升——2022年上半年,各產線合計班產刷新52項次,日產刷新44項次,月產24項次;在6月車輪二線系統大修的影響下,仍然實現了時間過半,任務過半;同時,訂單兌現率提高30%;軋制合格率已經超過99.68%;軋制能耗較往年下降14%……
“面向未來,我們將由輪軸產品提供者向軌道交通輪軸先進材料解決方案供應商的方向加速轉型,充分運用‘智造之術’,致力于解決關鍵技術‘卡脖子’問題,調整產品結構,提升經營質量,奮力開創馬鋼交材轉型發展新格局,為全市實現制造業三年倍增作出新的更大貢獻。”馬鋼交材負責人表示。
文圖/記者 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