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材料產業是制造業轉型升級的產業基礎。誰能快速掌握新技術、研發新材料,誰就能在產業變革中奠定新優勢。截至5月底,全市新材料企業超400家、同比增長12.3%。
布局、達產、創新、提升,產業亮點紛呈。我市新材料產業通過加快技術創新,提升綠色制造、智能制造水平,努力打造面向未來的發展新優勢,為全市全力爭做“三高地、兩先鋒”,加快打造安徽的“杭嘉湖”、長三角的“白菜心”提供有力產業支撐。
一核多極 構建產業布局
強者集聚,方成為大。近年來,我市大力發展先進金屬(先進鋼鐵、有色金屬)、先進化工(工程塑料、功能膜、電子級化學品)兩大先進基礎材料,重點培育高性能纖維及復合、生物醫用等戰略新材料,形成“一核多極”的細分產業布局。
“一核”方面,我市在先進鋼鐵材料上擁有全產業鏈優勢,形成了涵蓋冶金礦山、爐料供應、鋼鐵冶煉、鋼材深加工的完整產業鏈,協同發展了裝備制造、鋼鐵貿易及物流、冶金工程建設及服務、信息化服務、廢鋼貿易等相關產業。“多極”方面,緊緊圍繞有色金屬、先進化工、無機非金屬等領域,重點支持中鋼天源、金星鈦白、金林科技等龍頭企業做大做強,推進順博合金安徽產業基地建設,加快先進有色金屬材料產業發展。同時,培育壯大以晟捷新能源、禾臣新材料等為代表的先進化工材料產業,以中鋼礦院、瑞泰馬鋼等為代表的無機非金屬材料產業。
集聚效應 延伸產業鏈條
“這些骨干企業在上下游產業建鏈、補鏈、壯鏈、延鏈方面發揮著示范引領作用,為新材料產業帶來聚集效應。”市發改委產業和高技術發展科負責人楊永有介紹,我市充分發揮優勢龍頭企業引領作用,加快技術創新轉型升級,不斷提高新材料產業鏈供應鏈現代化水平,協同發展提升規模效應,全力培育產業集群,增強核心競爭力,構建發展新格局。
新材料產業發展是一場沒有終點的長跑,既有從0到1的顛覆性改變,也有從1到N的迭代式演進。近年來,我市重點加強云計算、物聯網、大數據、5G、AI等新技術應用,加快打造新材料產業工業互聯網平臺樣板。寶武馬鋼相繼建成投用了運營管控中心、煉鐵智控中心、四鋼軋煉鋼智控中心、熱軋智控中心,冷軋智控中心等智能制造項目,全面構建“1+N”智慧鋼廠。馬鋼港務原料公司“智慧料廠”示范項目入選工信部“5G+工業互聯網”試點示范項目以及五個重點行業實踐示范;寶武馬鋼“冷軋智控創新應用”入選工信部工業互聯網平臺創新領航應用案例;瑞泰馬鋼節能環保型高溫材料透明工廠獲省人工智能產業創新發展政策支持,獲推進應用示范獎勵資金1000萬元。
人無我有 創新另辟蹊徑
有了高新技術的強力支持,我市新材料產業育新機開新局,逐步邁上高質量發展快車道,新產品開發步伐加快。
科達新材料、中鋼天源分別承擔省第二批、第四批重大新興產業專項。科達新材料重大專項于2021年完成驗收,填補了我省新能源汽車產業鏈在負極材料領域及我國石墨烯應用在鋰電負極材料領域的空白;中鋼天源重大專項按計劃推進,實現軟磁材料、鐵氧體、釹鐵硼稀土永磁材料等產品性能、工藝的大幅提升。值得一提的是,禾臣新材料生產的吸附墊系列產品填補了國內空白,打破了國外壟斷,大幅降低了國內平板顯示/光學/半導體類行業制造成本。
市發改委分管負責人介紹,我市將堅持新材料產業“雙招雙引”項目化推進,圍繞延鏈補鏈強鏈,把好項目引入關,持續積蓄產業發展后勁。
記者 鄔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