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至七月,驕陽似火。
室外39攝氏度!在含山經開區,項目工地、生產車間里,依然忙得熱火朝天。
強產業,關鍵要強制造業。今年1-5月,含山經開區87家規上企業實現總產值34.5億元,同比增長13.1%;規上工業增加值7.13億元,同比增長9.4%;戰新產業產值21.1億元,同比增長11.8%;高新產業增加值5.44億元,同比增長12.7%;固定資產投資14.3億元,同比增長24%。
制造業是支撐含山經濟發展的核心,在更高起點、更高水平上推進含山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是當務之急。
制造業三年倍增,含山何以實現?這三張“新面孔”,或許藏著最好的答案。
新樹深扎根——
這是一張精進的“新面孔”
“這是我們即將發往越南的智能分揀設備產品,產值8000萬元。”安徽欣睿達智能裝備有限公司生產負責人張濤告訴記者。該公司專業從事物流智能倉儲、分揀裝備、工廠智能倉庫裝備的研發和制造。今年1-6月,公司實現產值1.5億元,預計全年可實現產值3億元,同比可實現翻番。
目前,安徽欣睿達智能裝備有限公司租賃含山經開區1.2萬平方米標準化廠房進行生產。而企業總投資約4億元的生產基地正在進行地坪施工,預計10月份企業將搬進新廠房。項目全部投產后,預計實現銷售收入約8億元、稅收約4000萬元。“正是看中了含山經開區的區位優勢,才把我們華東區的生產基地落戶在此。”張濤表示。
制造業提質擴量增效的關鍵在于重塑發展動能,尤其是要充分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提高制造業發展的“含”金量。輝晗、三基、創峰、新事達等項目完成主體廠房建設,帥翼馳、特立鎂、仁盛、哈金森等項目正在進行廠房基礎及主體施工,愛柯迪、南特、華孚等正在辦理開工前許可手續……1-5月份,含山經開區新簽約億元以上工業項目11個;新開工億元以上項目17個,完成全年目標任務的近九成。
“推進經濟高質量發展,關鍵在制造業,重點也在制造業。”含山經開區黨工委委員梁發健表示,要在快速推進項目建設的同時,更加注重“質”的提升,不斷吸引先進制造業、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大項目好項目落地生根。
老樹發新芽——
這是一張精細的“新面孔”
一提到含山,很多人腦海中浮現的是鑄造生產場景。“十里爐火旺,家家鑄造忙”曾是含山鑄造產業發展的真實寫照。
如今的含山經開區鑄造產業發展卻展現了一張“新面孔”:在安徽海立精密鑄造有限公司缸蓋孔加工車間,工人們的“閑庭信步”與產線的快速運轉形成鮮明對比。一臺八工位六軸機器人處在顯眼的位置,它正在將缸蓋產品轉移到旁邊的8個工位,而這項工作之前需要8名工人來完成。“近三年,我們技改投入每年約在2000萬元。今年,公司將投資1300萬元更換造型機,目前設備已從丹麥購置,預計8月份進場安裝。”安徽海立精密鑄造有限公司凌康介紹,屆時,企業的生產成本將進一步降低,經濟效益將進一步提高。
技術改造是制造業倍增的堅實基礎。對含山經開區鑄造產業而言,技術改造勢在必行!
“技術改造,正成為園區企業提檔升級的強勁引擎。我們要通過技改主動激活存量,推動傳統優勢產業技術高端化,讓傳統優勢產業在競爭賽道上取得新優勢。”梁發健表示,含山經開區有著深厚傳統產業基礎,正積極助推傳統產業“老樹發新枝”,推進結構轉型升級,為高質量發展集聚新動能。
智造“挑大梁”——
這是一張精致的“新面孔”
海立汽車、三花、玉龍電力等企業新申報2022年第一批高新技術企業,海立鑄造、瑞可、常裕等企業復審高新技術企業,海立汽車、宏華、普瑞明3家企業申報省級企業技術中心,海立鑄造申報省“專精特新”冠軍企業獲批,聚源昕銳申報省級智能新型數控機床刀庫數字化車間獲批……
“我們要把創新放在發展全局的突出位置,引領和驅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發展高端制造、智能制造,推動產業鏈上的企業不斷由中低端邁向中高端。”梁發健表示,含山經開區注重強化創新平臺建設,讓科技創新優勢充分體現到產業鏈上。
指導幫助井利電子、本立機械、漢神機電等9家企業申報市級企業技術中心,聚源昕銳申報市級高性能數控機床刀庫智能工廠,指導可爾海思、海立汽車、威龍電力等5家企業申報市級數字化車間……在含山經開區積極引導下,園區企業加快科技創新驅動發展,持續推進制造強縣建設,聚焦智能制造、“兩化”融合,大力開展智能工廠和數字化車間培育,以加快提升企業智能化水平為著力點,推動企業轉型升級,促進含山經開區經濟高質量發展。
記者 魏志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