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筆貸款真是‘及時雨’,解了我們燃眉之急。”6月14日,說起不久前收到的500萬元“科技貸”,馬鞍山眾翌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吳希華連聲稱贊道,馬鞍山的營商環境越來越好,企業的干勁也越來越足了。
位于馬鞍山經開區的馬鞍山眾翌科技有限公司,主要從事精密鋁合金產品的研發生產。受到疫情等因素影響,企業現金流出現周轉不暢,急需金融“輸血”支持。馬鞍山經開區在了解到企業需求后,第一時間幫助企業申報了“科技貸”。為加快“科技貸”放款速度,園區還積極幫助企業對接省信用融資擔保集團有限公司,全程指導協助,確保這場金融“及時雨”能第一時間下到企業“心坎上”。
“除了這筆500萬元的‘科技貸’,我們還在園區的積極指導下,成功申領了各類獎補資金共計380多萬元,這讓企業發展的信心更足了!”吳希華告訴記者,目前企業生產經營形勢持續向好,生產線正滿負荷運轉,今年產值有望突破3.8億元。
在我市,這樣助企紓困的例子還有很多。面對本輪突發疫情,我市出臺《應對新冠疫情幫助中小微企業共渡難關政策意見》。強化金融財政支撐、減輕企業負擔、緩解企業稅費壓力、強化企業服務,精準幫助企業紓困解難,統籌抓好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數字最枯燥,也最有說服力。截至目前,我市累計退稅減稅降費24.9億元,其中留抵退稅21.2億元。同時,制造業中小微企業緩稅10.9億元。1-5月,新登記私營企業3563戶、個體工商戶8535戶,確保市場主體能生存、活得好。截至5月末,普惠小微企業貸款275.8億元,同比增長25.4%。
要解決問題,就要把“問號”拉直成“感嘆號”。為最大限度減少疫情對企業生產經營帶來的影響,我市精準聚焦企業需求,創新開展多項為企服務活動,確保服務不打烊、不降質,切實讓企業感受到“雪中送炭”的溫暖、“雨中打傘”的貼心。線上搭建產業供需平臺,促進全市企業內循環。目前,我市已組織召開機器人、功能性材料產業鏈對接會,精準發力推動產需深度融合。此外,幫助頤海、三竹智能、金雪馳等企業搭建線上對接產業鏈供應平臺,促進本地生產本地供應,保障疫情期間企業正常生產銷售。線上宣傳培訓,打通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市企業服務中心利用惠企通、微信群、抖音等線上平臺,采取“網上辦、電話辦、預約辦”等多種服務方式,開展線上宣傳培訓,重點宣講制造業三年倍增、惠企紓困“十二條”等政策,線上指導企業申報省科技進步獎、工業互聯網平臺、省專精特新冠軍等項目。
營商環境好不好,企業最有發言權。今年以來,我市常態化開展企業接待日、“企業家沙龍”等活動,通過安徽創優營商環境為企服務平臺解決各類問題3767個。今年一季度,全市營商環境企業家滿意度排名全省第2。
記者 高文亮